是什麼讓“縣官”陪領導多、走訪基層少?

時間:2011-11-23 10:52   來源:人民網

  近日,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組成課題組,從去年開始展開一項“縣處級領導幹部日常工作生活觀察”的研究,首次以科學方法描述出了我國縣處級領導幹部日常工作生活的一般狀況。研究結果表明,縣處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黨政“一把手”的工作方式及特點,正是造成幹群疏離感的重要原因。(新京報2011年11月22日)

  據課題組觀察,縣委書記、縣長“陪同多”是這次調查出來的特點。陪同的對象主要包括上級領導、本行政區域外來訪人員參觀調研、考察的老闆客商等。

  陪同的規律:一般來説,前來考察的老闆、上級來督察,都需要一位縣領導陪同。有些重要的客人,除了“一把手”陪同外,還要兩三位常委跟著。“要是很重要的項目,一個班子都陪著”。

  要是部委、省裏來的重要人物,有的需要“全陪”:提前到高速公路口接,車隊到賓館後,吃飯、開會彙報情況,陪同到現場視察,集合開會總結情況,走的時候還要送到高速路口,“一把手”肯定要全程接待,“更重要的人物,四大班子領導都要來”。

  陪同的內容:主要是“吃飯、喝酒、休閒”。

  陪同的時間:領導幹部用於“陪同上級領導或本行政區域外的來訪人員視察調研、參觀考察等接待活動方面”的時間佔到周工作總用時的9%。其中黨政“一把手”周均陪同時間為 6.25小時,明顯多於其他領導幹部的3.93小時;常委周均陪同時間為4.80小時,多於其他非常委領導幹部的3.25小時。在陪同次數方面,黨政“一把手”平均每週4次,比其他領導幹部的約2次多一倍。

  除了上述“陪同多”之外,與群眾打交道的時間越少、會議多、出差多、休閒少是縣處級“一把手”的工作生活特徵,報告中稱之為“一少三多”。

  是什麼原因導致“縣官”陪領導多、走訪基層少呢?如此畸形發展的官場生態值得我們思考些什麼問題呢?

  我想,有幾個問題值得一提:一是折射了當前幹部人事體制方面的一些弊端,導致一些領導幹部“只唯上、不唯下”。把領導陪好,為領導服務,已然是一些人心照不宣的理念。因為領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幹部的升遷與調動。

  二是折射了當前政績考核的一些弊端,導致一些領導幹部“傍大款、逐項目”。一些地方唯GDP,大搞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把客商、大款、項目置於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因為這些大項目、大企業能夠為領導們的政績增添不少亮色,是非常顯而易見的。

  三是折射了當前一些領導幹部宗旨意識的不斷淡化,導致一些領導幹部“為個人、逐名利”。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根本宗旨,而遺憾的是現實中有的領導幹部失去了堅定的共産主義信仰,以個人利益至上,追名逐利,貪圖享受,把自己置於群眾之上,不斷遠離群眾、脫離群眾。

  可見,賠領導、賠客商都有大把大把的好處和利益,而在唯利益至上、道德滑坡、缺乏足夠有效監督的社會大環境裏,“縣官”陪領導多、走訪基層少也就自然而然了。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