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免22項收費看財稅新政正發力

時間:2011-11-22 13:41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日前發出通知,決定在未來3年免征小型微型企業22項行政事業性收費,以減輕小型微型企業負擔。(11月18日《京華時報》)

  從微觀經濟層面看,目前中小微型企業日子不太好過,特別是出口企業遇到的困難與挑戰甚至超過2008年。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增加,貸款融資難,受歐債危機和美國經濟低迷影響外需持續下降,庫存增加,訂單減少,貨款拖欠甚至打水漂等多重壓力已經使得不少中小企業面臨存活危機。其中,稅費比較重是主要原因之一。這次兩部委決定未來三年內對小微型企業免除行政性收費有22項之多,實際行政性收費項目比這還多不少。稅收上包括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等。日前,《人民日報》報道説,企業主反映其利潤的一半都繳納了稅費,中小微型企業主無奈言道:“我們做夢都盼著減稅!”。

  從宏觀經濟層面看,我國經濟目前面臨“穩增長”和“抑通脹”相互矛盾的兩難問題。穩增長、保增長要求實施寬鬆的宏觀政策特別是貨幣政策,但可能加劇通脹;抑制通脹又要求實施從緊的宏觀政策,但可能影響增長。對策和出路在哪呢?不少人認為適當減稅降費是最佳出路,即加大實施積極財稅政策的力度。這樣,既可以刺激經濟增長,又可以降低商品生産成本,降低物價,達到抑制通脹的目的,還可以調節國家、企業、個人以及國企、大型企業與中小微型企業之間的分配關係,一舉三得。

  筆者認為,宏觀政策預調微調應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適度增加信貸總量,支援實體經濟發展,重點是保證國家重點工程在建、續建項目資金需要;支援中小微型企業;支援民生工程包括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需求。二是主要是指財稅政策,即:實施減稅降費政策。

  可喜的是,一系列財稅政策之劍正在密集出鞘。中央確定實施結構性減稅政策後,對中小微型企業一系列稅收政策正在實施。小型微型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徵點已經提高;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政策延長至了2015年底並擴大了範圍。將符合條件的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示範平臺納入科技開發用品進口稅收優惠政策範圍。增值稅改革試點,上海正在緊鑼密鼓進行。這次兩部委又一舉對小微型企業未來三年免征22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充分證明財稅政策正在發力。

  當然,財稅政策還有向縱深推進的巨大空間。整體減稅力度應該更大一些、面應該更寬一些,個人所得稅起徵點仍有上調空間,不妨對小微型企業免征所有行政性收費項目並且不局限于未來3年,等等。

  總之,加大積極財稅政策力度,實施減稅降費政策是完全正確和必要的。這不但使得小微型企業看到了希望,而且,能夠成功應對“穩增長”和“控通脹”的兩難困境。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