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企業正面臨著2008年以來最為嚴峻的運營壓力,局部地區電荒苗頭再現,部分省市或再次面臨拉閘限電考驗。在通脹壓力有所緩解的背景下,電價近期在全國範圍內上調的必要性、可能性正進一步加大。有關部門近期已將電價調價方案上報,考慮到通脹下降趨勢已經確立,電價調價方案近期獲批的可能性較大。(11月14日《中國證券報》)
認為電價必須上漲的主要理由是所謂電煤價格倒挂。某種意義上,這的確是一個現實。電力企業要求上調電價,公眾並非不能理解;人們疑惑的只是:憑什麼電網企業利潤就不能降,解決電煤價格倒挂、發電企業虧損就必須以銷售電價上漲作為前提呢?
電荒作為一個系統性課題,解決之道不能除了漲價還是漲價,永遠將手伸向消費者。根據以往經驗,電價提升帶來的利潤空間很快又會被上漲的煤炭價格所吞噬,這樣的“漲價依賴症”一旦患上,就會像吸毒一樣成癮。要解決電荒問題,在向消費者伸手之外,電網企業讓利以外,其實還有很多的領域大有可為。
比如運輸成本問題。陜西神木原煤的坑口價每噸320元左右,但從神木運到山東齊河僅運費就高達每噸395元,其中二級公路過路費和罰款佔了很大一部分。針對運煤車輛的二級公路過路費為何遲遲不能取消?就算是高速公路,能否在特殊季節也比照運菜車輛減免過路費?從各個環節降低運輸費用,不失為從根子上降低發電成本的一條路子。
再比如,為何長距離被運送的是煤炭,而不是更為方便輸送的電力?煤炭主産區山西、陜西等地生産的煤炭,60%以上要經過長途運輸到其他省市後再轉化為電力。煤炭主産區發的電比無煤少煤的地方發的還少,這不僅造成運輸不方便、不經濟,而且超載嚴重、公路受損、交通擁堵;遇到異常天氣影響煤炭運輸,甚至導致拉閘限電。在煤炭資源開發區實現煤電就地轉化,發展大容量長距離電力輸送,變運煤為輸電,這肯定要比一味上調電價更積極長效。
還有新能源的問題。如果我們能夠擺脫對煤炭發電的過度依賴,積極開展各種清潔能源、生物能源利用,無論是短期緩解電荒,還是長期保障能源安全,重要性都不是一味漲價所能比擬。別的不説,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中國僅可用作能源的農作物秸稈就有3.5億噸,總量相當於5億噸標準煤;此外中國20%的土地上都有豐富的風能資源……這麼好的資源,還遠未大力開發,用足用好。其實即使今年漲了,明年照樣hold不住。況且,電價一調,將會影響到下游生産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對於來之不易的通脹壓力有所緩解的局面,將會是不小的打擊。有關方面,應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