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官僚”能否拯救歐元區

時間:2011-11-15 13:40   來源:廣州日報

  歐元區的噩夢正在變為現實。

  繼希臘一波三折的全民公投無疾而終之後,義大利與法國則引發市場的新一輪不安揣測。歐洲政壇開始洗牌,繼歐洲中央銀行前副行長帕帕季莫斯就任希臘聯合政府總理之後,歐盟前最高反壟斷專員馬利奧蒙蒂則接班貝盧斯科尼。從兩位新官履歷來看,代表了歐元區的新動態,寄望啟動技術官僚來應戰歐債危機。

  從市場反應來看,對此並不樂觀。繼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承諾辭職的短暫反彈之後,義大利國債上周急劇下挫,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超過7%,刷新了歐元誕生以來紀錄;對於法國而言,卻遭遇評級公司標普的“烏龍降級”,即使標普事後澄清,卻難以平息市場揣測。目前,不少大型機構投資人已經公開表態,歐元區唯一安全的債券只有德國,如此市場情緒對於風雨飄搖的歐元區絕非佳音。

  話説回來,歐債危機能否緩解,首先在於歐債危機的本質是否被正確理解。希臘經濟體量,不過歐元區總GDP2%不到,卻掀起軒然大波,癥結就在於其帶來榜樣效應。義大利與西班牙等南歐國家甚至近日的法國,也被動陷入市場懷疑泥淖之中。這些龐然大物在信貸市場的坍塌,必然引發歐元區的解體風險,這才是希臘局勢牽動人心的關鍵所在。

  歐元區解體是一個最壞的結局,也並非不可想像。如果歐元的努力失敗,不僅將打擊歐洲的經濟地位與政治雄心,更有甚者,諸多區域貨幣的構想也只能近乎空中樓閣,譬如亞元。

  究其根本,歐元區設立的初衷在於通過統一貨幣也就是歐元來建設一個統一市場,降低交易成本。但是伴隨著歐元區的成立,看似成功的同時也遭遇了不少現實挑戰,一方面單一貨幣僅僅達成貨幣聯盟而非財政聯盟,另一方面經濟一體化程度不夠的情況之下,單一貨幣極易造成“弱者愈弱,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近日歐元區亂局,已經將上述挑戰展露無疑。

  看清原委之後,應該如何拯救歐元區?當務之急除了要求債務國緊縮之外,也應該投入相應資金——這一筆資金無論來自歐元區內部還是中國等金磚國家,都應該儘快敲定;其次,中長期的改進則在於債務國競爭力的上升,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並非僅憑一味要求債務國勒緊財政支出就可以達到。無論希臘與義大利等國是否退出歐元區,歐元區缺乏完備退出機制的弊端已經引起足夠重視。

  歐元區動蕩多日,還在於德法等核心歐元區國家對於援助其他國家的意願不夠強烈。因此,歐元區糾結之處,不在於經濟問題,更在政治問題。技術官僚也許能夠看明白結局,卻未必能夠與各方利益快速協調出求生之路,不必對於上任技術官僚寄望太高。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