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

時間:2011-11-15 11:15   來源:解放日報

  溫州借貸風波已漸平息,但無論是從民間借貸資金供給角度,還是從民間借貸資金需求角度,有許多問題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比如,明知民間借貸風險高,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資金蜂擁而至?明知借高利貸猶如飲鴆止渴,為什麼還會有大量的企業去借?

  目前國內外宏觀經濟發展都比較困難,不確定性很大,因此,與經濟增長上升時期、快速增長時期相比,現在的資金借貸風險更大。另一方面,溫州民間借貸平均利率達到年利率24.4%,接近正常貸款利率的4倍,個別案例甚至高達年利率180%,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

  大量資金敢冒風險進入民間借貸,除了高收益的誘惑之外,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迫進入的。目前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為3.5%,而CPI指數達5%左右,銀行存款處於嚴重負利率狀態,民間資金尋找其他保值增值出路也就不難理解了。另據調查,當前實體經濟整體經營環境不佳,收益低下。以溫州企業為例。即使在2008年全球危機時期,實業投資的收益率還有10%左右,而今年的收益卻已低至2%左右,這就迫使一部分實體産業資金轉向民間借貸等領域。

  為了有效管理通貨膨脹,抑制不斷上升的價格指數,我國實施緊縮性貨幣政策,致使資金供給總體趨緊, 2011年9月的M1、M2同比增速分別降至8.9%和13%。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説所有企業的融資都必然緊張,而對於即使在正常時期融資也十分困難的小企業來説更是雪上加霜。部分企業為了維持經營、或者是為了已經投入的大量資金不致遭受重大損失,迫不得已,只能暫時借高利貸苦苦支撐,希望資金緊張狀況會儘快緩解。

  然而,在同樣的宏觀環境趨緊情況下,為什麼大型國有企業、中央企業、眾多的上市公司沒有出現資金緊張狀況,或者説沒有像小企業那麼緊張,恰恰相反,這當中有不少企業尚有大量資金閒置,需要尋找出路,或者委託理財,或者委託貸款。

  近期的這種狀況很容易讓我們想起上世紀80年代商品價格 “雙軌制”時的情形,現在的資金市場與當時的情況有相似之處。當時為解決商品價格 “雙軌制”問題,採取的辦法是逐步放開價格,放開市場準入。受此啟發,我們認為,現在解決資金市場的 “金融結構二元”、 “資金價格雙軌”的問題,也必須走加快利率市場化、放寬金融市場準入的路徑。

  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逐步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以來,相繼經過貨幣市場利率、債券市場利率和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化改革。目前的狀況是,對貸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依然存在,成為利率市場化的最後一道關卡。

  一般認為,銀行對中小企業的小額貸款缺乏動力,除了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較高等因素之外,單位貸款額的成本高也是重要原因。因此,只要放開貸款利率限制,使貸款利率上浮並足以覆蓋貸款成本和必要的收益,銀行就會有動力增加中小企業貸款。目前,貸款利率上限已完全放開,應該非常有利於銀行增加中小企業貸款,事實上,近幾年來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也確實在增加,但為什麼中小企業貸款依然非常困難呢?主要原因在於,監管部門雖然放開貸款利率上限但依然實施嚴格的貸款規模額度限制,我們的貸款利率市場化還很不徹底,還有許多配套的改革需要推進,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放開市場準入,讓更多民間資金進入信貸領域。

  另一方面,從存款利率市場化看,目前依然對存款利率實行上限管制,這使得大量的社會閒置資金沒有進入銀行體系,特別是在通貨膨脹較高、利率為負的情況下,這些資金必然要尋找盈利途徑,民間借貸就成為其選擇之一,這也是近幾年民間借貸規模不斷膨脹的關鍵因素所在。因此,進一步推進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目前已經到了非常緊迫的階段,尤其是存款利率的市場化。當然,進一步放鬆利率管制還面臨不少困難,如確保整個金融體系的安全、確保國有企業的運作、確保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安全、協調與匯率的關係等。

  與放鬆利率管制同樣迫切但也許更有可操作性的金融改革舉措,就是放寬金融市場準入管制,鼓勵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從目前情況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根本出路,是依靠大量主要由民間資本經營、按市場化原則運作的中小金融機構。

  溫州以及全國其他一些地方的民間借貸規模不斷擴大的現實説明,民間存在大量的閒置資金,這是發展中小金融機構的肥沃土壤。因此,只要決策部門放寬金融市場準入限制,允許更多的民間資金建立、經營中小金融機構,一方面可以有效吸收和利用民間閒置資金,事實上也是促使民間借貸合法化,從而從根本上解決民間借貸問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這些中小金融機構可以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有助於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從目前情況分析,鼓勵發展中小金融機構,輔之以利率靈活管理、貸款對象限制和稅收政策支援,是現階段解決民間借貸問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較優選擇。(韓漢君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