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徵繳 現代政治的一個核心議題

時間:2011-11-14 14:08   來源:長江日報

  據中國財政部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11年個人所得稅收入提前2個月完成了全年收入目標,有業內人士分析,若未來兩個月,個稅收入維持10月水準,預計全年將超收800億元左右。

  作為眾多稅種之一,個稅提前完成目標反映的可能只是國家稅收狀況的一個側面。而從其他公佈資訊中可以看到,不少地區在其他稅種上也已提前完成目標,甚至有地區早已完成全年稅收任務。對比10個月財政收入已超去年總和,國家全年財政收入將創歷史新高的整體形勢,不同方面的資訊都表明瞭國家稅收系統的有效良性運轉。

  事實上,近年來各地區乃至全國的稅收數據裏,很少出現稅收目標沒有完成的情況,稅收任務通常少則數天多則數月地被提前完成,稅收的收取是任務,提前超額收取則是徵稅效率的體現。

  客觀地説,稅收關係到地區或國家未來公共支出的基數,但收取的具體數目又與國家的特定經濟形勢相關。某種程度而言,稅收數額的多寡是客觀結果,是否提前完成,提前多少天完成目標在本質上沒有比較意義。

  在一些國家或地區,受到金融危機或其他經濟因素,又或者由於稅制改革的影響,出現稅收狀況不佳,無法達到目標的情況並不少見,相關數據也會同其他國家財政數據一同公之於眾。從或喜或憂的不同數據裏,民眾可以了解政府整體財政面貌,公共支出的大體分佈,對未來的公共投入有所預期,也為監督提供可能。

  財政部公佈1-10月個人所得稅收入累計5347.49億元,以及2011年全年個稅收入5200億元的預算目標。這客觀上體現政府用於改善公共服務、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經濟充裕的可能。但另一方面,累計總額還不能反映不同人群承擔的稅負,還難看到為公平徵稅而作出的調整在實際徵收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嚴格來説,稅收以公共目的、二次分配為指向,實現稅收目標與達到公共目的相對應。徵稅的合理來源於使用的合理,徵稅行為、公佈稅收資訊也應是稅收理念的體現。有的時候,數字化的稅收目標往往顯現的是行政高效,而一個個公民的納稅行為吸納在總數字裏,納稅人這個概念可能是沉寂的。

  在個稅起徵點調整上的徵集民意等舉措裏,清晰地展現了民眾在稅收行為中佔據的位置。但客觀而言,給予稅收優惠,對特定稅種的有所增減,對相關法律的制定仍然有明確的主導方,在一繳一徵的行為對應中,公民的位置也應更加凸顯,某種程度上説,這也是現代政治的一個核心議題。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