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東省公車改革方案即將出臺,並且是以貨幣化方式進行。消息傳出,引發許多猜測。而近期社會各界議論較多的杭州模式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廣東版公車改革能否走在全國先進之列,讓人有所期盼。
從廣東省已出臺的各種公車改革模式來看,大致可分為三大類。一類是較早進行的貨幣化改革。包括廣州的天河區、珠海市、惠州市等就採取這種模式,對處級官員每月補貼3000元左右,原有公車內部拍賣,讓官員們自己買車並私車公用私用不分,實行包乾制,節約歸己。廣東省也擬採取這種模式,弊端是容易被社會質疑為利用公車改革變相增加公務員收入。
第二類是GPS監控。廣州市級單位以及黃埔區就是採取這種方式。嚴格來説,可以監控到公車的使用情況,還可以監控油耗與里程的關係,防止多報銷汽油費。但前提是必須對違規使用者進行處罰,而監控和處罰部門是紀委。這樣就會産生兩個問題:一是可能向紀委説情、尋租,給紀委以做人情的機會;二是可能會開頭嚴、後頭松,形成一陣風,難以持久。除此之外,加裝GPS也是一筆費用。而為了方便自己,公車使用者只好再買一台私家車,結果導致車位更緊張、交通壓力更大。最近,我的幾位公務員朋友都買車了,結果家裏有了公私兩台車,多佔用了很多社會資源。還有是部分官員並不受GPS監控的限制,形成少數人特權。這與香港少數官員是公開使用公車不同,缺乏監管措施。
第三類是噴塗標誌。主要是中山採取此法,即在車門上噴塗公務用車標識,便於社會監督。這確實是花費最少的措施,但似乎不是國際慣例,也有形成新的特權的可能,或有一些不方便工作之處。
無論如何,廣東省是擬採取貨幣化改革模式。需要面對的問題還有同樣級別的官員可能工作性質不同,出行的機會不等。有的主要處理內務工作的官員可能節約的交通費多,變相的實際收入就高。對此,杭州是將交通補貼打入公務卡,只能用於交通費用,包括加油、坐車、打的等。這是否一種約束和補充呢?廣東省在制定方案時可以參考。
另外,一些行政區域管轄範圍不同導致交通費用不等。如江門市管轄地域廣闊,而深圳管轄地域稍小,那麼出行的成本是不同的。省裏的各部門跑基層的時間和機會也是不同的,如何處理這種問題呢?
還有出城算出差,如珠海貨幣化改革後,官員到省裏開會開自己私家車是有補貼的,這種補貼如何確認和報銷也要有配套措施。杭州還有一種配套機制是把公車集中管理,類似計程車,公務員可以比商業化計程車便宜的價格租用。這也值得參考借鑒。
總之,公車改革要達到幾項目標:一是減少費用,這要有一個明顯對比來證明,或者各單位每年減少交通費的財政劃撥;二是減少交通壓力,這有各種方式可採用;三是減少民間的不滿,這主要是對一些公車不遵守規則行為的約束,尤其是一些特殊車牌招搖過市的行為。只要能達到這些目標,哪種方式都可採取。希望廣東省的公車改革方案能為全國樹立一個改革的新標桿,不負改革開放前沿和試驗地的稱號!(彭澎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