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本位變動邏輯與公務員前景

時間:2011-11-11 11:10   來源:人民網

  官本位的等級制基礎

  在中國,官本位有著很深厚的歷史基礎。從歷史上來看,一個國家幾千年來,其基本的秩序是以官為核心的,其他政治、社會和經濟等級,都與官的等級有關。這使得中國的官本位,在文化上成了一種習慣和民情,滲透在歷史的所有遺産中,也滲透在人們的內心深處,滲透在戲曲、文學,包括語言和生活習慣中。在價值上成了衡量一切價值的準則,在這一體系中,任何價值都要轉變為官的等級,否則不入社會主流。

  文化和價值上的官本位,是一個系統的等級制的制度決定的。凡是槍桿子裏出來的政權,其等級制一般和軍階有密切的關係。軍隊為了方便指揮和控制,會建立一個系統的金字塔結構。這個金字塔的結構,一旦控制政權之後,也會建立一個和此金字塔結構相對應的行政結構。這個系統的生存與發展,宏觀上取決於民心向背,微觀上取決於組織系統的完善,以及命令等級運作的統一性和靈活性的權衡。這個系統,一旦向經濟、事業單位等領域擴張,乃至宗教領域、社會團體和慈善組織擴張,也會一樣形成一個命令等級體系。

  巨大的利益衝擊下官本位鬆動

  當然,制度如果沒有利益,是很難運作的。制度等級制,實際上也是利益分配機制。榮譽機制,沒有利益的支撐,也只能是空架子。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玉是只有貴族才能用的,即使很有錢,沒有等級的平民,只能用其他裝飾品。每個人的服飾,都是有講究的。乘的轎車,住的房子,婚喪嫁娶的禮儀用品,都必須符合身份。沒有身份,縱使百萬富翁,也只能低調過日子。做官,在古代,是唯一的出路。即使很多商人,不是花錢買官,就是高薪聘請老師教育子女,上京趕考,搞個功名,投資仕途,才能出人頭地。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廢除了古代的官階特權制度,但因戰爭年代的影響,等級制依然存在,而且在經濟上實行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對基層來説是按勞分配,但對中上層來説,則是按等級分配。

  高度集權的經濟,由於資訊失靈,一般來説,只能用於發展最為原始的經濟。在這個體制裏,個人只能表達吃飯穿衣和住宿的需求,其他需求,很難進入計劃經濟的體系裏。因此,對國家來説,財富只有糧食和住房。在這個時候,即使官本位,貴如全國人大常委,政協委員,也只有在吃水果雞蛋的時候,可以在特供商店沒有數量限制。以至於有政協常委寫回憶錄,其工資都買了水果,送給前來探望的親戚朋友。

  改革開放之後,這一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上世紀八十年代,吃飯穿衣不再依靠分配,而是可以在市場裏購得。農民的糧食和副産品因此擁有了市場價值,人們的存款開始擁有了市場價值,生意頭腦也有了市場價值。出現了很多萬元戶。上世紀九十年代,人們開始企業投資,開始股票買賣,於是出現了幾十萬元戶和數百萬元戶。那時,公務員只能靠死的工資,而且分房子遙遙無期。很多公務員紛紛下海經商。市場靈活部門,尤其是外資企業,工資都在幾千元,上萬元,而公務員只有可憐的數百元。很多家庭出現了一家兩制,夫妻兩一個人在公共部門工作,獲得穩定性,一個人在市場部門工作,獲得很高的收入。那時候,市場在創業掙錢,公共部門在虧損。適應市場的稅收機制沒有建立起來,很多公共資産,因為缺乏市場,很難變現為真正的可分配收入。結果,在巨大利益衝擊之下,延續了數千年的官本位,似乎有了一些鬆動。

  風向發生了轉變

  但是,從九十年代末開始,風向發生了變化。股市逐步從放開運作走向權力和機構運作。很多市場部門工資不僅沒有增長,有的反而還下降了很多,九十年代初上萬元,現在很可能只有七八千元,稅後五六千元。學術部門工薪收入10來年上漲速度明顯下降,體制外收入機會增加,但面臨更強的勞動壓力。辛辛苦苦幾十年,不如體制內分套房。政府財政收入年年高於GDP增長速度,而且各級政府通過賣地也獲得了充足的財政資金。和公務員相比,事業單位的靈活性已經失去優勢,而人頭費卻比公務員少了一半,於是大家紛紛爭取參公,而不願意企業化。

  在這一過程中,官本位卻逐步抬頭,而且最近幾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一個公務員崗位,有數百人乃至上千人競爭。而且多年累積下來,已經出現了很多公務員考試專業戶。估計幾十年下來,范進中舉似的故事也會在當代發生。人們都驚嘆,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過去人們不想當官,要下海,現在人們不想下海,要當官。當官是迫不及待,但是下海經商,則純處於無奈。當然,事實上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很想當官,很多公務員家長就表示,自己的孩子,不想當公務員,而想要從事自己想要從事的工作。但興趣在強大的官本位傳統,和日益強化的官本位利益分配體系的擠壓下,已經顯得越來越蒼白。官場的工作,基本上都是非生産性的工作,如果一個社會裏的優秀人才都躋身官場;如果一個社會的優秀人才即使有了成就,也不得不去躋身官場才能有更好的出路,那麼這個社會的發展,即使有了開始,也將陷入中等收入的陷阱。顯然,這是必須要改變的。

  2011年夏天開始,中央各部門陸續公開“三公”支出,最近北京市、上海市和陜西省也都公佈了自己的“三公”支出。估計全國都將陸續公佈自己的“三公”支出。“三公”支出,很多是工作需要,但很多其實是公務員的待遇。“三公”支出如果得到嚴格控制,公務員的待遇也將有所下降,官本位的血液供給不足,自然也將逐步失去其吸引力。

  當然,這僅僅是開始。在總體上來説,國家依然控制著所有的國家資源,包括土地、礦山等,也控制著金融、財政資源,龐大的行政機制依然控制著項目、管制資源等,這些資源,在市場經濟裏都可以變現為鉅額的可分配資源。這些公共資源,至少在未來幾十年的時間裏,即使建立了公開透明的機制,也依然讓公務員有巨大的分配權力。更何況從現在的動向來看,要建立公開透明的分配機制,依然存在著很大的阻力。

  所以,可以預料,公務員在未來幾十年裏,依然是很搶手的職業。因為在未來的幾十年裏,官本位的利益機制,依然很難發生很大的變化。更何況,官本位的文化和制度機制,要發生變化,更是長期的任務。(毛壽龍 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系教授)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