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豈能不分文理科?!

時間:2014-03-10 11:17   來源:北京青年報

  在現行的高考體制下,高中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天賦、興趣、愛好和實際學力,自主選擇將來是參加高考文科類,還是理科類。目前教育部尚未公佈其詳細的高考改革總體方案,因此我們無法確切地知道這一所謂的高考不分文理科究竟是什麼樣。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兩會”期間公開表示:高考改革在內容上將會減少全國統一高考科目;將來會不分文理科;外語考試將利用社會化考試,考試方式發生變化;招生將基於全國統一高考成績和3年學業水準成績綜合加以錄取,具體方案還在論證過程中。

  眾所週知,每個人的天賦、愛好和實際學力都是有顯著差異的。有的人天生就對文科更感興趣,有的人則天生就對理科更有興趣。在現行的高考體制下,高中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天賦、興趣、愛好和實際學力,自主選擇將來是參加高考文科類,還是理科類。文科和理科考生所要應考的高考科目區別很大。雖然唯有數學是共同都必考的,但難度卻大為不同。

  直言不諱地説,高考不分文理科,許多人感覺相當不靠譜。除了人的天賦、興趣、愛好和實際學力有顯著差異,以及嚴重增加考生門門必學的學習負擔,即便單單從考試的技術操作角度來看,一個無可避免的重要原因是,不分文理科的話,數學應該如何考?畢竟,文科生的數學能力無法與理科生的相提並論。假若未來高考真的不分文理科,那麼究竟應該給考生出什麼樣的數學試卷?如果按照對理科生的數學要求出卷,那麼文科生肯定絕大多數被“秒殺”。但若是按照文科的數學要求出卷,那麼顯然無法區分出理科生的水準,導致人人高分。

  目前教育部尚未公佈其詳細的高考改革總體方案,因此我們無法確切地知道這一所謂的高考不分文理科究竟是什麼樣。但一般猜測是所有學生都考語文、數學、外語和大綜合(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然而,如果高考真的不分文理科,那麼對於數學和大綜合這兩大科目而言將是非常棘手的。語文是母語,能夠不分文理科,外語也可以如此。但若數學不分文理科且所有考生都要考統一的大綜合的話。退一步來説,即便數學和大綜合就是統一的卷子,高校可以按照自己文理科的專業對於考生數學和大綜合成績的要求來自行畫線,那也是很難想像的,因為試卷本身區分度小,無法準確辨別出考生的真實水準究竟如何。

  進一步來説,由於人的文理科能力總體而言顯著不同,因此不偏科的全面發展也只是根本無法實現的理論上的理想主義。一些人天生就對理科或文科的東西既沒有興趣,又沒有能力,即便有較好的後天教育也無法改變或者很好地改變。也就是説,我們客觀上必須得承認人的確存在著文理傾向與能力的事實差異。因此,就人才培養而言,不分文理科,考生難以學有所長——既然有的人天生就是理科或文科的料,那麼教育就要順其自然,而不能人為違背。比如,不能讓愛因斯坦去寫《資本論》,而讓馬克思去研究相對論。既然每個人的傾向與能力大不一樣,高考不分文理科,整齊劃一,必然在支撐教育和考試的心理學和教育學上都根本站不住腳。

  總而言之,高考分文理科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需要。高考不分文理科顯然違背了自然法則、心理學的規律和教育學的原理,肯定不利於人才的培養、發展與甄選。高考是要大刀闊斧地改革,但卻要理性、科學、符合人的實際和客觀國情,而不能隨意而為,更不能拿考生當小白鼠,讓他們成為改革的犧牲品。江蘇省2002年和遼寧省2003~2005年就執行過高考不分文理科,但結果卻害了許多人。有了江蘇和遼寧的經驗教訓,教育部再推出不分文理科的全國高考改革方案,顯然必須要三思而後行了。(胡樂樂)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