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地震為何塌那麼多土坯房?

時間:2013-07-24 09:34   來源:新京報

  甘肅定西6.6級地震,已造成95人遇難,1000多人受傷。級別並不太高的地震,卻造成如此嚴重傷亡,令人痛心而不解。專家稱,是因為地震烈度較高,但禍因顯然不限於此,農村地區的房屋品質問題不可忽視。

  “土坯房全塌了,磚木(結構)房要好許多。”震區的村民這樣總結,記者的走訪調查也證實了這一觀察,災區嚴重倒塌的房屋絕大多數是土木結構的房屋,也就是當地人口中的“土坯房”。土坯房不抗震,不言而喻,此前汶川地震、蘆山地震也都暴露了農村房屋品質的脆弱。

  地震時有致命危險的土坯房為何在西部農村仍廣泛存在?有觀念問題,“祖祖輩輩就這樣蓋房子”。但更重要的因素恐怕是經濟條件,蓋不起結實的磚木房,只能蓋土坯房。

  農村房屋品質問題早已引起國家層面的重視,2006年以來,全國啟動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甘肅省2009年提出在5年時間內建設200多萬戶抗震民居。這些舉措顯然是有效的,即使在此次地震中也有體現。在岷縣災區,農村抗震房示範工程、2012年“510”特大山洪泥石流的災後重建房,減災效果比較明顯。但該資訊令人既喜又悲,若地震安全工程進展再快一點、覆蓋面再廣一點,也許就能多挽救一些生命。

  屢次地震在農村地區造成的慘重傷亡,已提醒我們,加速進行農村房屋地震安全建設十分迫切,這是與災難、與死神進行賽跑。

  各級政府部門要做的,首先可以編制抗震指南、培訓農村建房工匠,逐漸轉變農村地區的建房理念。更實際的是,協調銀行為農村建抗震房提供貸款,防止出現因窮困而建不起結實房子。此外,正如一些地方政府出資為城市裏的老舊小區進行抗震加固,對一些無力自行修繕的農村民居,政府也應主動出手、幫助其加固。

編輯:顧文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