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下午5點,高考結束後,湖北鐘祥三中高考考點監考老師遭到考生和家長集體圍堵,1個多小時後才在警方護送下離開考點。近日,新京報記者對此事件發生的背景進行了深度調查,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呈現在眼前。
從報道看,鐘祥部分高考學生家長,喊出“不讓作弊就沒法公平”,這種是非觀和價值觀完全顛倒的口號,居然能夠輕易地“吼”出來,並成為封堵和追打監考老師的理由。而且,在管理嚴格的“高考”中,異地來監考的老師還沒到現場,就收到諸多“網開一面”的請托和“定當重謝”的短信,保密在這裡就是一片浮雲。這背後,究竟是誰讓作弊者們輕易得到各種資訊,並“知己知彼”?
應該説,這些“亂象”,都與當地為維護教育品牌形象,保護“教育招牌”“教育品牌”“教育名牌”,有著密切的因果關係。
更為嚴重的是,當地居然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作弊“代理”公司,形成進考場竊卷、答題、無線電傳輸以及介紹客戶和收費等“産供銷”一條龍的服務。這種不問“是非”,只問“利益”的生意的存在和盛行,暴露的一是價值觀的問題,二是違法成本與獲利不成比例的問題。在人們不將作弊視為羞恥,反將其作為一種謀利工具,而且因此受處罰的人數和力度都非常有限的情況下,人們做出了自然的向下選擇。
而且,抓到作弊的人,沒收了手機還讓其再繼續考,在考場打人不過“拘留三五天”,而被省考試院亮黃牌的糟糕考場秩序,居然沒有人因此受到處理。這對作弊的人們,無疑是一種逆向的鼓勵。
這些不可思議,連成這樣一條邏輯線——在一個視考試經濟為主要競爭力的城市,很多行為扭曲到不擇手段的地步,並由此催生産業鏈條,以至造成“作弊正常,不作弊就吃虧”的公眾心理逆差。這種種亂象,也就一點都不奇怪。(曾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