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發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長馬曉佳就社會關心的雲南安寧煉油項目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雲南現狀是油缺口100%,該項目投産後能緩解雲南的油荒。針對“中石油雲南煉油項目環評報告能否公開”的問題,稱“該項目的環評報告有密級,是雲南近年來能源項目僅有的涉密文件,不能公示。”(5月13日 中國新聞網)
不管是哪個政府部門,做這種環評報告都是為了説明項目的可行性與否,那麼這種報告的結果自然應該向社會公開,而不僅僅只是向某些領導公開。這種環評報告關係到每一個人的生活與生存環境,人們有知情權,也有監督權。現在他們將最不應該保密的環評報告人為保密,那不由得人們不浮想聯翩,也讓人們對政府部門的公信力産生懷疑。
包括日前有政府部門拒絕提供土地污染資訊報告在內,在很多關係公共利益的事情面前,有關部門習慣怕引起社會恐慌而人為加以掩蓋。卻不知,越是掩蓋,越容易産生誤會。因為,在獲取資訊渠道日益廣闊的時下,這些公共資訊很難做到絕對保密,就算報告不公示,公眾也會猜測出大概。這就形成了一個很搞笑的畫面:政府部門抱著資訊不公示,而外界謠言四起,一片恐慌。怕引起恐慌的不公示反倒引起了更複雜的聯想,這樣的不公示顯然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重在坦誠,政府部門也應體現真誠,這是獲取公眾認可的重要渠道之一。如今,總有一些部門感到很委屈,覺得自己做了很多工作,卻沒有被社會認可,反倒一點小失誤引起了巨大的質疑,似乎不公平。這不是偶然現象,其背後正是因為長期在關係到公眾利益的問題上,表現得不夠坦誠而導致的。在人們翹首以盼時,遮遮掩掩和坦誠公開,所贏得的信任與支援絕對是截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