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跳樓傷亡,悲劇本不該發生

時間:2013-04-23 14:08   來源:羊城晚報

  據報道,在雅安發生7級地震時,重慶震感強烈,有多人受傷。其中一男子因恐慌從三樓跳下,腦部重傷,另一男子疑因地震慌張,從四樓跳下身亡。此外成都有3人在強震時因驚嚇跳樓死亡,成都大學5名學生,也在地震時跳樓致傷,其中一人重傷。

  我們總覺得,經過了汶川、玉樹大地震,國人的災難自救意識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學會了科學施救、理智逃生,比如“一旦發生地震,如在家裏,應立即關閉煤氣和電閘,將爐火撲滅。若住在平房,且離門很近,則應衝出門外。如住在樓房,可以躲到結實的床、桌下,或躲進跨度較小的房間。要注意保護頭部,以防異物砸傷;要用口罩捂住嘴和鼻子,身體取低位。注意,千萬不要跳樓,以免摔傷或被玻璃扎傷;不要上陽臺,不要去乘電梯,不要隨人流擁擠,這些地方容易崩塌、發生擠壓踩傷”,等等。

  可新聞中的這些不幸公民,還是交了一份“不合格”的答卷。如何進行地震逃生,很多人仍是“跟著感覺走”。不但未能擺脫災難,反而造成嚴重的二次傷害,上演人身傷亡的悲劇。

  經歷了地震災難後,如果還不能及時掌握科學逃生技巧,還不能安全自救,放在資訊閉塞的過去,尚可諒解;在資訊社會,依舊還成為“資訊的聾子”,那就是一種災難意識的麻木。除了唏噓,更值得反思。

  在現實社會,不少人包括一些地方政府,人本意識仍顯淡薄,災難宣傳和教育屢屢缺失。有專家認為,隨便翻開一本“公民素質教育”的讀本,就會“發現”裏面幾乎沒有或者僅有極少的公民應對災難意識的內容!曾經的災難就在昨天,我們仍將它當做“寫在紙上的教訓”,而沒有寫到心上,沒有痛改前非:不是我們不重視生命,而是太相信自己不會遇到這種災難;不是不想學習安全知識,而是“無所謂”的心理和思維還在主導著人們。這實在讓人痛心!

  不能不提到日本成功的公共災難意識。在2011年的日本地震中,“東京街頭儘是步行回家的人群,仿佛數百萬人都一起走上了街頭,但都自動列隊默默前行,秩序井然,毫無喧嘩。路上塞車,但也毫無喇叭聲,眼前的一切,仿佛一個場面巨大的無聲電影”。這是因為日本從小學生開始,就將公共災難意識融化到日常行為、教育課程以及社會文化中,成了一種常態化的公民素質,所以,他們才能從容應對,不慌不忙。真值得我們借鑒!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