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和房誰都不應成為對方的累贅

時間:2013-04-12 13:35   來源:濟南日報

  眾生離離,皆為房來,眾生合合,皆為房往。最近,在全國各地,從假離婚到假結婚,忙壞了民政部門,愁懷了千家萬戶。規避房貸高額利息、減少貸款首付、逃避轉讓個稅,這是每對選擇結婚或離婚夫婦的初衷。

  然而,“樓市有風險,離婚需謹慎”,這種與幸福相悖的方式,換來居住改善的目的,卻不一定能帶來幸福生活的結局。旁人的閒言碎語、孩子的不理解、法律的風險都讓“假離婚”一族背負著沉重的壓力。一些社會學家擔憂,以“婚姻”為代價的對策,會帶來財産分割矛盾、夫妻猜忌、衝擊傳統婚姻觀等諸多社會新問題。

  鑽政策空子不值得提倡,但“婚房博弈”背後的實質是房價高漲不下。新華社在今年兩會期間梳理髮現,近十年來,國務院先後九次常務會議專題研究房地産市場調控。業內人士總結十年調控的一個“共性”是,調控過多在購房者身上做文章,實際上是在抑制需求。歸根結底就是讓很多人沒有購房資格,或是提高購房成本。

  調控政策的本意在於打擊投機房地産的“部分少數”。不可否認,集中在需求端的樓市調控政策對打擊投資投機性購房成效顯著,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部分首次購房、改善性購房等合理購房需求“躺著中槍”,讓人望房興嘆。

  三十年後的今天,利益主體和訴求多元化,地方情況各不相同,購房需求呈現多樣化,“一刀切”的政策難免傷及無辜。比如家庭購置的第二套房産,大多數只是作為改善型需求,來滿足自己居住升級的合理要求。因此樓市調控更需“精確打擊”。

  供求關係決定市場價格,市場經濟的規律客觀存在。集中抑制需求的措施,難免出現“報復性反彈”的怪圈。樓市調控還應兩手發力,重拳打擊投資投機性需求的同時,更要在“供給端”下功夫,增加土地和住房供應不能僅僅停留在紙面上。

  調控政策還需要建立完善房産稅等房地産調控長效機制。交易環節徵稅確實可以迅速給市場降溫,但長遠看來,保有環節徵稅才是多方共贏的長效政策。這需要儘快推進不動産登記制度,全國住房資訊聯網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房價難以承受”一頭連著高房價,一頭連著低收入。面對過高的房價收入比,在調控樓市的同時,如何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提高普通老百姓的收入,避免收入增幅被房價漲幅消解和蠶食,這是另一個需要解答的宏觀命題。

  “婚”與“房”,誰都不應成為對方的累贅。一個健康的樓市,一個合理的房價關乎民生和幸福,普通老百姓有個家,有個舒適一點的家不應成為奢望。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