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葬”需要時間也需要政策支援

時間:2013-04-03 14:54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一方面,是“天價墓地”屢遭質疑;另一方面,節地又低成本的生態葬卻仍未被大多數人所接受。4月1日,記者從長沙市殯葬事業管理處了解到,從2005年至今,在該處所管理的金陵城市綠化墓園和明陽山福壽苑,選擇生態葬的不超過600例。(《瀟湘晨報》4月2日)

  所謂“生態葬”,是指逝者的遺體火化後,通過草坪葬、花壇葬、樹葬等方式處理骨灰,或者在骨灰堂(塔、廊)等骨灰集中存放處安放骨灰的新式葬法。聯想到近年來備受公眾詬病的“天價墓地”“天價殯葬服務”,這一新式殯葬方式不但節省土地,而且成本低廉,符合綠色環保的時代潮流,可謂利國利民利己,從理論上説,應該得到公眾的歡迎才是。

  但理論和現實之間,往往有著不小的距離。長沙市推行“生態葬”八年之久,卻僅有600余名市民選擇這一殯葬方式,就是有力的證明。在筆者看來,“生態葬”之所以遭遇這樣的現實尷尬,一方面在於我們過於輕視了傳統力量的強大;另一方面,在於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援力度還不夠。

  先説第一個原因,“入土為安”的傳統思想,在中國延續千年,早已在國人的頭腦裏根深蒂固,要一朝改變,談何容易。尤其是很多年輕人懼于現實壓力,自己的父母長輩去世以後,如果選擇以這種方式進行安葬,生怕擔上不孝之名。對於這個問題,除了繼續通過教育引導的方式,讓更多人拋棄舊有思維,接受新式殯葬之外,似乎也沒有太好的辦法。也許將其交給時間慢慢消化,不失為現實而理智之舉。畢竟,隨著社會更加崇尚科學,崇尚文明,接受“生態葬”的人會越來越多。

  政府對“生態葬”支援力度不夠,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從新聞中看得出來,雖然“生態葬”相比于傳統的殯葬方式成本低廉了很多,但還是要收費,要成本的。既然前面已經説過了,“生態葬”可以為國家節省大量的土地以及其他資源,那麼為何不能對這一新興殯葬方式,給予更大的政策優惠呢?比如,給予推行“生態葬”的陵園或殯葬企業各方面的優惠政策,以讓它們降低經營成本,讓利於民,進而吸引更多市民選擇“生態葬”。除此以外,還可以對選擇“生態葬”的市民或家屬直接給予財政補貼,進而提高市民選擇“生態葬”的積極性。

  “生態葬”的益處是毋庸置疑的,只要政府在做好宣傳引導的同時,再給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援,假以時日,百姓頭腦裏潛在的抵觸情緒慢慢“消化”,它完全可以成為一種主流的殯葬方式,為多數人所主動選擇。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