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減的鮮花成預算硬約束開始

時間:2012-12-27 14:23   來源:中國青年報

漫畫:徐簡

  隨著中央改進工作作風八項規定出臺,政府部門開會不擺花的“新會風”,已悄然影響到廣州的鮮花銷售市場。近日,媒體記者走訪廣州市內的盆花批發市場、盆花基地發現,由於政府會議活動不擺花,鮮花需求量少,近期廣州盆花銷售量銳減。有花商稱,最近宴會用盆花的銷售額與往年同期相比,下跌了八九成。(南方新聞網12月26日)

  應該説,這樣的現象不是廣州的特例,而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前不久,由於鮮花需求量大幅下降,面對慘澹的市場前景,北京市不少鮮花商甚至開始考慮轉型。

  不過,同一個新聞,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會有不同的解讀。或許在政府機關看來,這是貫徹落實中央要求精神最立竿見影的效果顯示。但是在民眾看來,僅是落實“新會風”的要求,就能對鮮花供應市場産生如此“致命”的打擊,可見一些政府機構在鋪張浪費方面有多麼驚人的能量。之所以對同樣的事實,有如此截然相反的解讀,除了解讀者的角度不同外,關鍵在於兩者缺乏一個共同的基礎。

  這個共同基礎就是預算約束,因為支撐政府行為的資金來源於納稅人貢獻的稅收,為了保證政府能夠將納稅人貢獻的稅收真正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就必須由公眾通過法定程式對於政府使用的預算做出決定並進行監督。但現實情況是,我國的預算約束還是一種類似“牛欄關貓”的“軟約束”。在這種粗線條的預算約束下,政府對於預算資金有很大的決定權以及過大的“自由使用空間”。

  基於這種現實,公眾就很有理由擔心,銷量銳減的鮮花固然表明政府在這方面的預算進行了大幅度削減,但是削減的這類預算能否轉化為公眾的福利,還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畢竟,“按下葫蘆”的結果有可能是“浮起瓢”。因為,在預算“軟約束”之下,由於預算缺乏公眾全面有效的監督,某項經費的削減並不等於整體預算的削減,甚至在有些時候,還會出現節約方面“入不敷出”的尷尬現象。

  若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讓預算約束由“軟”變“硬”。具體來説,一方面,應當讓人大“硬起來”,從“橡皮圖章”變成“鋼印”,真正對政府的各種預算進行全面嚴格的約束。另一方面,應當讓預算監督“細起來”。真正的預算應該包括類、款、項、目四級指標,而且指標應該一級比一級細,可是在目前不少地方政府編制的預算中,大多是到“款”一級,好的也只是到“項”一級。如此“殘缺不全”的預算,甚至讓不少財稅專家都感嘆“看不懂”。看都看不懂,監督更是無從談起。

  事實上,有了明確細緻和嚴格監督的預算約束後,轉作風的階段性成果落實就會有制度化的保障。畢竟,在歷歷在“目”的預算約束之下,被削減後的鮮花費,既不可能轉化為其他支出而“借屍還魂”,也不可能再度“死灰複燃”。政府的進步和民意的關切,因為有了共同的預算約束作為基礎,也就很難出現“一條新聞,兩種解讀”的尷尬現象。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