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服務不是一門生意,請別挂橫幅慶賀

時間:2012-12-05 13:59   來源:法制日報

  看影視劇,那些期滿釋放出來的人員,若準備習慣性、禮貌性地和警察説“再見”,民警同志都會字正腔圓、義正詞嚴地打斷並指出,和公安民警説“再見”不是社交禮儀,簡直是“觸霉頭”,最好不要再在這類羈押場所見面才好。

  這幾乎是涉警劇的一個定式橋段。這也讓我想起一件事兒。老家有位叔叔是醫生,兒時有個頭疼腦熱,感冒發燒,都是找他看病。每回打完針,和他吃飯時,飯桌上他時不時就會重申一個觀點,大意是:醫院和監獄是世界上最見不得“回頭客”的地方。只有這兩個地方“沒生意”,當警察的和當醫生的都“沒飯吃”,才真是政通人和、民生康泰、社會清明的和諧盛世。

  長大了,知道這只有在理想社會才會存在。但這也是醫者仁心的體現。而今兒之所以重提舊事,是因看到一條名為“廣東一醫院挂條幅祝賀住院病人超4萬”的新聞,所以才不由慨嘆許久。

  和很多新聞一樣,這則像段子的消息,最初也來自網友微博爆料:11月30日晚,有網友發佈了一條微博:“廣東省吳川市人民醫院,有沒有半點道德啊!難道這是值得慶賀的事情?”微博配圖是一棟大樓外墻上,一條紅底黃字的大條幅,上書“熱烈祝賀我院2012年住院病人突破四萬人次”(12月4日《鄭州晚報》)。

  十年前,還能聽到家鄉一位行醫一輩子的老醫生感嘆,“最好醫院永遠沒病人”——哪怕是在酒桌之間微醺之際;而今天卻見一家醫院外墻上赫然打出大紅橫幅“熱烈祝賀我院2012年住院病人突破四萬人次”。兩廂對比,仍刺目異常。

  在挂出這條慶賀橫幅之時,這家醫院已經扯掉了最後的倫理和道德的遮羞布。等於明白無誤地向外界傳達了病患住院治療就是一門赤裸裸的生意。這和各大電商光棍節盤點自己一天創造了多少億的鉅額交易,和商業銀行推出該行儲蓄存款超萬億紀念卡,和電影發行商賀自己影片衝上票房三甲寶座……沒有什麼區別。

  可是,不管是醫院還是民眾,又都知道,求醫問藥,住院就診,又和以上那些純市場産品和商業服務完全不同。當然,醫療也存在市場,醫藥嚴格意義上也是一種商品。但是,它和教育一樣,並不能徹底商業化市場化。特別是佔據社會公共資源的公立醫院,更是不能過度逐利,徹底商品化。

  醫者仁心,懸壺濟世。治病救人的天職要求醫療從業者不能等同於一般的第三服務業人員。所謂醫德也就是這個行業的職業倫理。病患不僅生理疾病需要得到及時救治,個體尊嚴也需要得到精心呵護和尊重。就這點而論,最起碼的要求是,每個病患在醫院眼中不能僅是橫幅上一個個物化的入院數字,也不應只是醫院財務上不斷躥升的入賬數字,而應是有血有肉,而且被各種病痛纏身,急需得到及時優質診療的陷入困境亟待救助之人。

  只有推己及彼,視病患如親人,才能精心盡責地救治照顧病患。醫患關係也才能得到根本改善。而那種在醫院宣傳欄只著重統計宣傳:“2006年住院人數超過1.2萬人,2010年首次突破3萬人,2011年達到3.58萬人”的醫院,顯然掉進了錢眼,讓人心寒齒冷。

  這類以營利為目的,“以填滿空床位為目的”的醫院,顯然需要得到有效監管。而完全無視病患和社會心理,赫然打出“祝賀入院病患破4萬”標語,更是説明只重視投資收益的醫療模式,幾乎難逃醫療倫理混亂與道德淪喪的宿命。醫衛體系不應僅僅依賴市場原則運作,為保證優質高效醫療服務,必須輔以一套完備職業標準,外部監管和同業監管機制都應發揮長效作用,才能讓這類咄咄怪事漸漸絕跡。而要完全杜絕此類尷尬,也不是事發後撤下那條刺眼橫幅就能平息的。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