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願景促人反省不美麗現實

時間:2012-11-22 14:23   來源:人民網

  十八大報告首次把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獨立成章,提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把生態文明提到新的高度,並創造性地提出“美麗中國”的願景,讓公眾看到了領導層對環境的重視。

  十八大閉幕後,各地都興起一股學習和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高潮,“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也成為熱議的焦點和暢想的熱點。我覺得,輿論和政府在探討這個問題時,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要沉浸于對“美麗中國”的美好想像和浪漫抒情中不能自拔,而要看到其後生態文明建設和環保現實的嚴峻。也就是説,要理性地從“美麗中國”的期待中反觀到現實的不美麗,意識到污染問題的嚴重,而不是錯把願景當現實,集體暢想美好的未來而無視殘酷的現實。

  中國的環境保護,套用一句網路流行語,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美麗中國”勾畫的未來越是美麗,越映照出環保現實的不美麗——不客氣地説,就是醜陋。

  對於中國當下的環保形勢,官方的説法是:局部有所改善、總體尚未遏制、形勢依然嚴峻、壓力繼續加大,現實遠比這種官話描述嚴峻得多,這種嚴峻可以從頻發的環境危機和突發事件看出來。中國多次發生了重金屬污染、化工污染、水體污染的事件。從我們呼吸的空氣、喝的水、吃的蔬菜、看到的景象、聽到的描述,可以切身感受到我們身邊環境的日益惡化。

  中國的幾大水系,遼河、海河、淮河、黃河、松花江、珠江、長江,沒有不被污染的,而且其中42%的水質超過3類標準(不能做飲用水源),全國有36%的城市河段為劣5類水質,喪失使用功能——可以説是無水無河不污了。有人説,中國的環境問題到了集中爆發期,這説得還比較客氣,更尖銳的説法是:中國正在品嘗過去那種粗放型發展路徑所種下的惡果,付出昂貴的代價,承受著大自然的報復。而且隨著諸種問題的累積和疊加,很多地方的污染程度在加重,污染風險在加劇,污染危害在加大,治理難度在增加。

  雖然高層早就在強調生態文明的重要,可在畸形扭曲政績觀的指揮棒下,一些地方政府並沒有治理環境的緊迫壓力。在既有的治理格局下,地方政府是治理環境的主體,可由於利益的驅使,地方政府很多時候又是環境的最大破壞者:引進污染項目,縱容企業污染,為了利益而不惜犧牲環保,犧牲民眾的環境福利,犧牲城市的空氣和老百姓喝的水。

  最關鍵的問題在於,面對惡化,我們還沒有找到一個能制度化地保護環境的治理路徑。當環保部門在政府序列中仍然是一個弱勢的部門,環保職能在地方官員的價值排序中仍處於未位,環保成績遠遠比不上一俊遮百醜的GDP數字,問題會不斷惡化。

  中央早就意識到問題所在,並早在十七大報告中就提出生態文明的概念,可是治理之策尚在尋找中。強調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並不是説明我們的環保做得好,恰恰是因為做得不好,甚至做得很糟,問題很嚴重,才提出了這個願景。十八大報告是通過這樣的願景,提起社會對環保問題的重視。千萬不要誤讀了報告,錯把願景當現實,躺在“美麗中國”的願景上喊口號,用“生態文明”的願景去掩飾醜陋的現實。(曹林)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