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事”的豈止“90後”

時間:2012-11-06 13:51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不久前,有網友在微博上講述了一起實習生“拒訂盒飯”事件:在一次電視臺策劃會上,主任要求一名實習生會後給大家訂盒飯。結果,該實習生認真地説,對不起,我是來實習導演的,這種事我不會做。這條微博引起廣泛關注和熱議。眾網友紛紛跟帖“吐槽”身邊的“90後”實習生:不懂禮貌、太自我、目的性強、不會與人相處……更有專家對“90後”特徵進行了總結:性格獨立有餘,生活獨立不足;精神斷乳提前,生活斷乳滯後。(《中國青年報》11月5日)

  每一代人都是在特定的物質、人文環境中長大的,環境滋養著一代人的心靈,也容易形成某種集體性的“代際性格”。“90後”是網路時代的寵兒,青年學學者黃志堅將“90後”性格養成的環境精闢地概括為“出身於獨生,生活于市場,長成于網路”。

  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青年人,與他們之前和之後的每一代人一樣,其性格同樣有好有壞。1989年出生的作家蔣方舟曾將“90後”描述為“掌握著最領先和敏銳的工具,獲得最全面和前沿的資訊,卻過著最封閉最自我的生活”。這一代比起他們的前輩,其自主性、個性更為鮮明,既前衛又自我,既開放又封閉,既實在又曠達,既知天下事又少不更事,因而性格與環境的衝突恐怕也比他們的前輩更為劇烈。

  涉世之初,人們對“90後”的印象如何?不願訂盒飯、做雜事、怕吃苦、對長輩直呼其名、不擅于待人接物、做事就要待遇、講名利等,諸多毛病由此可見一斑。而對“拒訂盒飯”的集體吐槽,也反映了人們對於青年人“不懂事”的普遍擔憂。從網路回到社會,從學校來到職場,從書本走進現實,從寵愛有加的家庭轉向前路漫漫的世路,的確有太多禮數、規矩要熟悉,這既是一個後天習得的過程,也是一種角色轉換的過程。“90後”的成長,需要時間的磨練,需要前輩的教育和引導,也需要一點點耐心。

  不過,“90後”的訴求又未必全然不合理。年輕人的工作責任缺少明晰的邊界,實習期間加班加點不給報酬,參與創造性工作不予署名,這些情形真的都合理合法嗎?社會不是愚弄人使單純者複雜化的“機關”,理想的社會應該更為簡單、宜人,在拋卻不必要的繁文縟節的同時,應當更直截了當地鼓勵勞動和創造。如果年輕人不分青紅皂白地統統要屈從於前輩意願,未必全是好事。

  一個社會如果只能由前輩説了算,甚至於前行者錯了也是對的,這不僅對於年輕人是一種不必要的磨練,是一種多餘的客套,對於社會的健康發展未必是好事,因為社會畢竟要向前發展。換個角度看,能否有效接納年輕人帶來的新理念、新衝擊,其實也是社會活力的一大證明。

  如果説“90後”的成長是要改變“不懂事”的現狀,那他們的前輩的成長,則是要改變不順時勢“不懂理”的局面。打破視野的局限,衝破代際隔閡,放眼未來,放眼世界,其實前輩們也需要和“90後”一道,共同適應、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