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熱忱化解被欺騙的擔憂

時間:2012-11-06 13:45   來源:燕趙晚報

  連續的降雪造成110國道封閉,北京延慶大榆樹鎮為滯留在國道上的司機送了600份熱乎乎的盒飯。據負責送飯的工作人員説,他們現在送飯最大的難度不在於天冷路滑,而是很多司機擔心上當受騙,不敢輕易打開車門。(11月6日《北京青年報》)

  我們一直小心翼翼地提防著別人,永遠帶著懷疑的眼光審視著周圍的人群。從路邊摔倒的老人,到地鐵裏乞討的殘疾人,我們不敢攙扶、不敢付出,因為脆弱的信任常常遭到破壞,我們變成了在騙與被騙中不斷糾結的矛盾體。

  一則充滿正能量的新聞,政府工作人員的熱情,卻因司機“不敢開門”而讓關注點改變了方向,引發了人們的反思。怕被騙的司機,估計曾在被堵的高速公路上有過喝5元一杯的開水、吃20元一碗速食麵的經歷。信任本是人的天性,只因屢屢遭遇被騙才被替換成了不信任模式。

  人們常説“不明真相的群眾”,而不明真相往往意味著被隱瞞、被欺騙,我們與真相之間總隔著看似不遠,卻又説不清道不明的鴻溝。而屢屢被曝出的詐騙事件,讓人們不自覺地在加固自身心理安全防線,似乎處世之道就是戴著面具做人,人與人相處變成了零和遊戲,你我他之間的利益變成了此消彼長的算計關係。在這種互相牽扯中,社會的利益總和正被無謂地消耗。

  換個角度看,一則暗藏著負能量的新聞,其中也蘊含著轉化為正能量的可能。人們擔心被騙的糾結,正是社會轉型中利益衝突、價值觀轉型時期遭受的文明陣痛。人們的信與不信,是建立在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基礎之上的,正如那些暴雪中拿到免費盒飯的大車司機,如果他們接受的愛心積累到某一種程度,而被騙的經歷減少到某一個臨界點,他們心中的防衛界限自然會隨之此消彼長。

  其實,信任是世界上最堅固同時也是最脆弱的字眼,它堅固,是因為當你擁有它時,它很難被打破;它脆弱,是因為當你一旦失去它,就意味著你將永遠失去。國人在騙與被騙中糾結,多半也是因為付出的真心,總被無情地踐踏。對紅十字會的信任危機如是,對某些地方政府在處理公共危機時的懷疑亦如是。

  曾有這樣一則故事,某人汽車拋錨被困,一路人幫他。車主拿錢酬謝,路人説:“不要回報,但請給我一個承諾:別人有難時,你也要盡力幫他。”後來車主幫了許多人,每次都轉述此話。多年後,他又遇困境,一少年救他,竟也説出那句話。車主突然明白:愛的傳遞終會回到自己,他一生做的好事,全是為自己做的。如果我們的社會也能回歸到這樣一種愛心傳遞的正面迴圈,而用以取代互相欺騙的惡性迴圈,那我們才能結束在騙與被騙中的糾結。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