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天梯”,愛情走了,功利來了

時間:2012-11-05 11:10   來源:錢江晚報

  因為一段長達6000多級的“愛情天梯”,劉國江和徐朝清老人的愛情故事感動了無數人,作為他們一生愛情見證的“愛情天梯”也成了世間男女心目中的愛情“聖物”。而隨著兩位老人的先後離世,“愛情天梯”已成絕唱,當地政府卻從中看到了無限商機,準備投入數十億元的鉅資,打造包括“愛情天梯”在內的風景區,推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

  “愛情天梯”的故事確實感天動地,尤其是在這個物質主義盛行,純美愛情缺失的年代,更容易打動人心。但是當地政府僅僅因為這6000級石梯的存在,就投入高達26億元的鉅資,想把其打造成所謂的“中華愛情第一山”,是不是有些一廂情願呢?尤其是當政府把兩位老人生前的愛情故事演繹成了充滿經濟考慮和功利思維的“愛情買賣”,這個“愛情買賣”能做多久,令人懷疑。

  “愛情天梯”之所以能夠引起這麼大的轟動,主要是因為媒體在短時間內的密集報道,以及對兩位老人生前愛情故事的挖掘和渲染。而現在隨著兩位老人先後離世,他們的愛情故事也沒有了當初的神秘感,尤其是隨著媒體的深入報道,原來蒙在他們愛情故事上的種種浪漫傳説也逐漸被瑣碎的茶米油鹽所取代,“愛情天梯”是否還有當初那麼大的吸引力,實在很難説。

  之前一些遊客之所以不遠千里萬里去攀爬“愛情天梯”,一是因為故事的女主人公還健在,他們想聽聽她親口説的故事;二是因為當地還沒有形成景區景點,一切都是免費的。可是等老人離世,政府介入之後,故事的主人公不在了,當地也開始把本來免費的景區景點圍起來收費了,愛情的氛圍變淡了,功利的味道卻變濃了,還會有那麼多人前往嗎?這一點,也同樣令人懷疑。

  從另一個角度來説,兩位老人當初之所以要隱入深山,就是為了躲避世俗的流言蜚語,現在他們離世了,卻被捲入了世俗的功利當中,成為被圍觀的對象,如果老人在天有知,未必願意。據媒體報道,在故事的男主人公離世之後,女主人公生活孤獨寂寞,甚至靠在自家院子裏捉蟲子打發時光。既然當地政府願意投入數十億元打造所謂的“愛情聖地”,還不如先拿點錢出來,把當地的公路修一修,免得再有老人耗盡一生精力去鑿石頭;把當地老人的養老保障工作落實好,多關注一下孤寡獨居的老人,免得老人靠捉蟲子打發晚年時光。這無疑要比打造“愛情聖地”更迫切,也更現實。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