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變質的“餅堅強”誰敢吃?

時間:2012-09-25 14:19   來源:廣州日報

  一塊色香味俱全的月餅,有時就是一個典型的“化學合成品”。真可謂年年中秋月,歲歲問題餅。

  山東省質監局日前公佈了月餅抽檢結果,發現有37種抽檢不合格!濟南賈先生家放置了一年的月餅竟然沒有變質,這種“木乃伊”月餅長壽的秘訣就是防腐劑。

  年年中秋月,歲歲問題餅。每逢中秋來臨,各地總能查出一些“問題月餅”。賈先生的月餅一年沒變質,堪稱“餅堅強”,但比起重慶北碚的羅翠容家存的一盒“餅化石”來説,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她家的餅已經存放8年整(2003年9月至2011年9月),依然油光發亮,沒有發黴,足以進吉尼斯紀錄了。菌不能生,蟲不敢咬,吃進人的肚子會怎樣呢?

  據考,我國的制餅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周時期,唐代之後越發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在民間逐漸流傳,相沿成俗。如此算來,月餅成為國人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已有數百乃至上千年曆史。千年傳統,人間美意,心手相傳,到了今天,反而愈見不堪,委實值得深思。

  “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清楊光輔)。可見,現代月餅與傳統月餅主要餡料之間相差無幾,然而拜食品科技之賜,現代月餅的輔料就複雜得多。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很多時候,月餅安全問題亦由此而生。為了延長保質期,發明瞭形形色色的防腐劑,遂使月餅生就一副“金剛不壞之身”;為讓餡色逼真、誘人,使用漂白劑、人工色素,將餅餡弄得漂漂亮亮,甚至以假亂真;為使香甜可口,添加化學香精、甜味劑,想啥味就啥味,要多甜就多甜,欺騙你的味蕾。一塊色香味俱全的月餅,有時就是一個典型的“化學合成品”。如果小作坊生産,衛生條件堪憂,菌類超標便不在話下。

  另外,不少國家和地區對中國月餅進口都提出了非常嚴格的檢驗標準,甚至禁止收寄月餅。有的害怕乾果類月餅中的黃麴霉毒素B1超標,有的擔心細菌數量而禁月餅餡料中含有蛋黃甚至是肉類,有的對甜味劑、漂白劑、防腐劑等“過敏”,有的乾脆不加區別,一禁了之。雖然原因可能是出於貿易保護而設的壁壘,但也有的是出於對品質不符合檢驗標準的擔心。實際上,它確實是長期困擾行業健康發展的一塊短板。

  要説監管不重視似不儘然。從《月餅強制性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1》到新《食品安全法》,要標準有標準,要法律有法律,涵蓋衛生、成分、加工方式、重量、含水量、觀感等等,不可謂不詳備、周致。然則,月餅品質仍難以讓老百姓放心,安全問題不時浮現。究其原因,月餅安全是食品安全的一個子項,食品安全的通病它一樣不少,譬如分散生産、散點經營、零散銷售,監管難度大。此外,它還有鮮明的節令特色——生産時間集中,銷售時間較短,監管工作時間緊、任務重。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越容易被不法分子渾水摸魚的領域,越要下大力氣監管,不能讓不法分子“撈一把就走”成為習慣。源頭抓監管難度大,月餅品質監管不妨從終端抓起,節前集中力量對市面上銷售的月餅進行全面檢查,抓大不放小。對查出問題的企業,要依法從重處罰,並進行曝光,讓公眾知情並以腳投票,以行動抵制,將黑心企業逐出“伊甸園”。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