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標語裏的利己主義魅影

時間:2012-08-29 10:57   來源:山西晚報

  “不學習的女人只有兩個下場:逛不完的菜市場,穿不完的地攤貨。不學習的男人只有兩個下場:穿不完的阿迪 絲,撿不完的破瓶爛罐。”這條由平頂山某高中高三學生上傳的“班級勵志標語”,讓網友感嘆“新奇、新鮮、醒目”,也帶來另一種思考,“在創新思辨的年代,我們該用何種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觀念?”(8月28日《大河報》) 

  這即使不是危言聳聽,也算得上嘩眾取寵了。從永康市第二中學“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的矯情,到河北衡水中學的“今日瘋狂,明日輝煌”的慘烈,再到平頂山這所高中的“與時俱進”,雖然表現的形式不一樣,但有一個共性是,在功利的宣教中,處處閃現著利己主義的魅影。 

  前不久,北大教授錢理群表示,包括北京大學在內的一些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污吏危害更大。所謂一花一世界,另類勵志標語的出現,其實是社會價值變遷的一個注腳。你為什麼讀書,這本不是一個問題,但到今天恰恰成了最大的困頓。從“我為中華之崛起讀書”,到時下的“少壯不努力,老大當 絲”,這種堂而皇之的利己價值宣傳,究竟是時代異化了價值,還是價值改變了時代? 

  勵志當然可以多樣化,但價值標準卻不能改變。學習的目的是什麼,自然有一個“先公後私”的價值秩序。拋開公共利益而追求個人價值,這其實是毛與皮的關係,也是本與末的辯證。如果這樣的利己敘事,僅僅是個體願望的表達,尚無可厚非,但假若作為一種公共價值來倡導,則難免失之偏頗。拋開宏大的敘事,進行迎合個體觀感的抒情,甚至無病呻吟,這樣的勵志標語即便再“新奇、新鮮、醒目”,也無法帶來另類的思考,以及對主流價值的審視,而其結果,必然導致利己主義的氾濫。 

  利己主義充斥的社會,自然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為主導,個體之間缺乏互信與溝通,交流與默契,結果是,凡有利於自己的事就搶著去做,凡利於別人的事都逃之夭夭。心與心之間的鴻溝越拉越大,彼此之間猜忌與割裂。最終在慾望之間迷失方向,既找不到自身的快樂,也無助於社會的和諧。 

  如果説學校是社會的濃縮,那麼這樣的標語粉墨登場,無疑是對現實的寫意。當社會價值迷失,利他主義式微,必然也會影響到神聖的象牙塔。浮躁、功利、自私成為社會一種表徵之後,學校也無法與世隔絕而獨善其身。問題在於,相比于社會這個大染缸,學校本是人格塑造之處,是價值構建之地,若學校都處處閃著利己主義的魅影,社會價值如何得以重構? 

  不要小看一幅標語,這或許關係到價值、道德和倫理體系的重新構建。不過在目前,在創新思辨的時代,如何表達內心的觀念固然值得思考,但堅持核心價值觀更不容回避與掩飾。否則,以“精緻的利己主義”作為主流價值,不僅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整個社會的悲劇。(堂吉偉德)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