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專業不應被市場牽著鼻子

時間:2012-07-30 15:16   來源:廣州日報

  貴州省教育廳相關人員表示,今年已將電腦科學與技術、藝術設計、漢語言文學等專業列入預警名單,如果這些專業連續3次進入該名單,將可能停止招生。目前已進入預警名單的專業,將縮減部分招生計劃。(7月29日《黔中早報》)

  從某種意義上講,高等教育專業設置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才培養和科研水準的發展。但目前不少高等院校在專業設置過程中因過分依賴市場需求,而忽略人才的社會培養,甚至把大學培育的理念異化成職業技工人才的培育,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僅不可能培育出符合國家需求的人才,反而還可能因調節失靈而激化供需矛盾。

  市場化調節不符合人才學科的設置,首先是由於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是迅速變動的,而一些現在比較冷門的專業並不一定到四年後就完全不符合市場需求。因此,如果繼續盲目地按照市場化原則來對專業設置過度干預,可能會造成供需矛盾的失衡。

  事實上,近年來不少因過度強調市場配置而導致的“熱門專業變冷門”的事例不斷證明,僅僅依靠對市場的預警不可能完全能夠預測未來的就業形勢和社會狀況。

  但目前不少論調都把矛盾的根源歸咎於高校的專業設置與市場化因素互相脫節,這顯然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實際上,過度地趨時而動,被“市場牽著鼻子走”,才是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

  蔡元培曾説,大學不能是職業資格養成所。因此,專業設置要滿足社會需求,但也不應完全聽信于市場。從這一點上來看,政府在放開對高校自主設置專業許可權的同時,也應該適當對專業設置採取一定的干預措施,以彌補過分依賴市場原則所可能産生的供需失衡。

  這就要求,綜合性大學在人才培育目標的確立、專業的設置和學科內容等的安排上,更應該考慮國家的教育培育,並體現高等教育的社會服務功能,對於一些因市場化因素而造成的人文“弱勢”學科,政府理應有適當的補救措施。(程思明)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