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制度不能有心無力

時間:2012-07-27 14:43   來源:人民日報

  高壓充氣泵對準肛門,強大的氣壓造成體內多處器官嚴重損傷——汽修店學徒杜傳旺的悲劇讓人痛心。

  事件曝光後,引發了強烈關注。是有意傷害還是惡作劇、社會慈善捐助如何管理,等等細節無不呈現在眾人的聚焦下。然而,一個更為關鍵的問題卻被忽略了:小傳旺悲劇背後究竟有什麼深層次的社會原因?一個13歲的孩子,不應該在家庭、學校的庇護下自由成長嗎?怎麼就變成了一個汽修店的小學徒了呢?勞動監察部門哪去了?義務教育法的約束力哪去了?……

  看來,由家庭、學校甚至法律規章層層織就的保護網撕開了一個洞,杜傳旺便從這洞中漏了下去。

  家庭監護的缺失,導致了最直接保護層的失效。

  傳旺一家生活貧困,而恰恰又處在剛超出低保線上的尷尬位置上。應對生活壓力、給孩子找個飯碗,這種想法促使小傳旺的父親過早地讓孩子離開校園,走進社會。

  這時,相關法律法規又顯得“有心無力”。義務教育法雖然明確了孩子的監護人應當履行責任、保障孩子上學,但家長如果就是堅持退學,似乎也沒有什麼特別有效的辦法。缺乏強制性的措施,教育部門也常常無能為力。

  小傳旺的悲劇還讓我們看到,勞動部門對成為小學徒的孩子在認定上和監管上的尷尬。

  近年來,伴隨著農村留守兒童的增加,不少輟學的未成年人,抱著“學一門手藝”的目的走進工廠作坊,他們往往沒有簽訂勞動合同,也沒有固定崗位和固定收入,仍然沿襲著舊時代師傅帶徒弟的舊模式。這種“師徒”的關係使得很多非法雇傭披上了頗有“人情味兒”的外衣,並且越過了現行法律的限制,逃避了勞動部門的監管。更為關鍵的是,當未成年工人權利受到傷害時,模糊的定義成為了阻礙其維權的重要因素。

  傷害已經烙在了杜傳旺幼小的軀體上,要避免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需要家庭、法律共同織就的保護網更加嚴密些。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