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退紅包被打”,扭曲的醫患關係如何消弭?

時間:2012-07-27 14:42   來源:人民網

  醫生退回車禍患者家屬的500元紅包,卻被誤以為得了肇事車主的好處。醫生鋻於傷者已治愈,給出“可以考慮出院了”的建議加劇了這種猜疑。而在醫生按照正常醫療規程,停掉了患者的一些消炎藥並囑咐病人出院後,患者的兩名家屬在醫院門口堵住醫生,將其頭打破。(7月25日,《新法制報》)

  筆者認為,醫生堅持原則退還患者紅包反而被打,歸根結底在於醫療機制或醫療過程缺乏透明度,以致患者失去對醫生的信任。這种醫患之間的相互不信任,如同“羅馬不是一兩天建成的”,早已有之,且痼疾重重。如日前媒體報道,一位女醫生因為“害羞”,拒絕對一名下半身受傷患者進行醫治,最終導致患者身亡,就是一個降低醫生公信力的注腳。

  患者不信任醫生,除了長期以來“看病難、看病貴”的不良影響之外,也與治療過程中醫院和醫生過度佔據主導地位,而患者基本上沒有什麼選擇權有關。一些患者認為,入院治療之後醫院和患者之間就是一個“我為魚肉,爾為刀俎”的關係,再加上費用高昂且不透明的治療費用(包括藥費)。由此,必然會産生一些猜忌和不滿,最終導致醫患糾紛。

  重挽醫療公信、恢復醫患信任非一日之功,醫患間不信任與醫療機制和治療程式存在弊端有關,這就需要從制度和機制上予以改進和解決。解決這一難題,一些地方醫院多有試點,比較新穎的做法不少,如東莞市石龍人民醫院就推行了“治療超市”制度,“治療超市”可以給患者充分的選擇自由,該醫院集中骨科、理療科、疼痛科的醫生,組成‘治療超市’,把可能的治療方案都告訴患者。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病情、消費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可以説,醫生退紅包被打,是醫療環境存在大量不良現象的折射,也與群體性醫德缺失有關,最應該反思的是醫療行業的整體聲譽和信譽,這都需要以制度性方式來彌補。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