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微博尋病人”何以成佳話

時間:2012-07-25 10:09   來源:西安晚報

  7月19日,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微博發出一條“尋人啟事”:提醒一位近日突發心(肌)梗(塞)、住院手術後卻不辭而別的謝先生:心臟介入術後病人一定要按時服用抗血栓藥物,不然隨時有重發心梗可能,危及生命——不管你現在在哪兒,經濟上有多少困難,一定要就近治療,珍愛自己……有超過21萬網友轉發和評論相關話題,讚揚醫者仁心仁術,希望病人能夠趕快就醫。(7月23日《山東商報》)

  不談病人欠費私自離開醫院,反而叮囑“千萬不要給這位患者造成什麼負擔和壓力,現在他的身體情況還不好,病情隨時有可能發生變化,我們找他的目的,主要是擔心他的身體。”除此外,細心的醫生考慮還很週全,專門為之在微博上公開了一張處方,詳細列出了這位病人應該服用的藥物。接診醫生説,如果他到另外醫院看病,對其他醫生也是一個參考。醫者這樣的行為贏得了人們的稱讚,並給予很高的評價,成就了一段佳話。

  從常識的角度來判斷,它原本是天經地義、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作為醫生,建議你的病人要“按時吃藥”,第一時間給重症病人發出警告與提醒,本來就是一項工作內容。作為公有醫院,本來就應該不打折扣地積極履行救死扶傷及增進國民健康之公共職能,這種職能不能因為公民“交不起錢”就不去履行。在患者生命垂危的時刻,先救命和治病,其次再説醫療費用結賬的問題,它本來就應該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社會規則。

  但將之置身於當下的社會環境中,我又很佩服與尊敬這家醫院的此種行為。長年期以來,因為政府衛生投入不足,醫院被推到市場上,搖身成為自負盈虧的經濟主體,醫院必須靠經營才能維繫生存及發展。所以,“醫院微博尋病人”為何能成佳話?很大的原因在於,它的確是少見的、非尋常的、不一般的行為。

  有資料顯示,伴隨工業化、城鎮化、老齡化進程加快,我國慢性病發病人數快速上升,現有確診患者2.6億人。城鎮居民如果因慢性病住院一次,至少花去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農村居民將至少花去每人平均純收入的1.3倍。其中,心梗冠脈搭橋的住院花費最高,是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2.2倍,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的7.4倍。

  由此,如何讓更多的“謝先生”們不必過度擔憂醫療費用問題,不選擇冒著生命危險因欠費而離院?如何令這部分人群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有效地管理一些將會纏繞他們終生的慢性疾病,提高健康水準,遠離疾病威脅?單單靠一家或少數醫院有“好”的態度還遠遠不夠。更為重要的是,政府必須承擔更多的責任,樹立以人為本的醫療理念,加大衛生投入及管理改造,讓醫療回歸本位,祛除其身上的商業魅影,為公眾打消生病的後顧之憂。(吳帥)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