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豬肉”流向了誰的餐桌?

時間:2012-07-24 08:29   來源:荊楚網

  每天運動、聽音樂,吃的是螺旋藻,還有專用的“豬廁所”,這種國內首家用螺旋藻餵養的高端生態豬肉今天從海南省澄邁縣走上北京人的餐桌。其價格聽上去也令人“驚嘆”:頂級部位“梅肉”(上肩肉)的價格高達每斤398元;即使最便宜的部位也要50多元一斤。(7月19日 中廣網)

  398元一斤的豬肉,誰最愛吃?這是問題的關鍵。凡俗中的老百姓估計沒有閒情逸致,而將焦點聚集在北京可謂良苦用心。儘管“天價豬肉”尚未進入“特供”的行列,同樣為這個問題的答案埋下了疑問。

  想當初,浙江一些權力部門在生態環境優越的山區遂昌縣,開闢農産品“特供渠道”,讓當地一些綠色農産品基地高標准保障其部門和單位內部供應,這些農産品被要求不施農藥,不用化肥。為了保證這些産品能達到純粹的“綠色”“有機”,一些部門通過基層政府或企業以各種方式對農産品基地實施變相補償,從而得到低價優質農産品的長期供應……很顯然,這些“特供渠道”為權力部門定向輸送的優質産品,肯定與食品市場無關,與廣大老百姓無緣。

  那麼,“天價豬肉”是否會走上“特供菜”的舊路?儘管按照市場經濟的一般原則,價格會在供給和需求之間走向平衡,形成均衡價格。但“特供菜”走的卻是一條不同於市場模式的“通道”。天價豬肉打出的幌子也很明顯,這就是生態和綠色的代名詞,五指山生態豬的血脈流傳。言外之意很明顯,那就是説這樣的生態豬肉是安全的衛生的無污染的,這樣的言外之意不由想起中國現代食品安全的現狀,無論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三年之內集中解決食品安全的突出問題,但在現實和理想總是存在巨大差距,讓公眾的神經難以不緊繃。

  在考慮和思考“天價豬肉”到底流向了誰的餐桌意義非凡。如果在正常的市場關係中,其398元的價格必然會下跌,最終趨向於一個合理的價位上。但商家很聰明,其炒作的便是高價。但高價並非直接意味著安全,只是幌子而已。而當“天價豬肉”未能按照市場秩序進行價格定位的時候,必然會出現了“特權”,即歪曲價值規律的事情。試想,“天價豬肉”如果成為特權的産物,成了“專供”,那麼,不僅是對於市場經濟秩序的打擊,同樣也是對於公眾神經的挑戰。所以,“天價豬肉”還是不由得該説聲拜拜了,不適合流向任何人的餐桌上。(王傳言)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