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該去除心中的“馬賽克”

時間:2012-07-11 13:11   來源:人民網

  7月9日11點49分,央視在播出義大利文藝復興名家名作展報道時,將米開朗基羅著名雕像大衛阿波羅敏感部位打開工賽克。對此,有網友認為打馬賽克不尊重藝術品,質疑“誰在遮誰的醜”。下午15點54分,央視復播該新聞時,大衛阿波羅身上的馬賽克已經被去除。(7月10日東方網)

  央視給著名藝術品打馬賽克,被公眾和網民熱議之後,最終還原了這一藝術品的“真相”——在復播時主動去掉了遮掩部位的馬賽克,離公眾接受和藝術包容更近了一步。

  然而,在一些慣性思維和“習慣性”作法之下,類似的公眾、媒體心中的“馬賽克”恐怕短時間內難以去除,大衛阿波羅身上的馬賽克有幸去掉了,卻不能保證下一個類似的藝術品不被打“馬賽克”。就如一些網友尖銳指出的那樣,一些電視臺今後再播放有關“維納斯”圖像之時,會不會也要戴胸罩。

  “審慎”地給大衛阿波羅打開工賽克,反映出來的是部分人群的心態,對凡是裸露的器官都認為是“色情”和“不良”的,並不是僅一家,也不是一個人。藝術作品有較狹窄的受眾群體,在搞藝術的人眼中一些西方裸體畫就是藝術畫,但一些不懂藝術的人可能看不到藝術的成分、只會從裸露中看到“性”和“醜”。這種認知和判斷強求不來,也不可能完全達到統一。記得兩年前媒體報道,在河南新密一景區,一名女子全身赤裸當起攝影模特,但卻遭到了當地村民的驅趕。村民為首者是一名老人,他手持樹枝,走著喊著:“不叫拍,去哪拍都行,別在俺這兒丟人現眼。”在攝影愛好者和藝術家眼裏,裸模絕對屬於藝術範疇,和色情並不沾邊。奈何村民根本不認同,最終不也要拿樹枝和拳腳相向了麼?這正是認知上的分歧所致。

  “遮掩馬賽克”的做法,肯定也有其迫不得已的苦衷,或許也隱藏著一種現實之下的無奈。由此看出,在什麼是藝術品無法完全達成一致的情況下,今後面對類似問題時究竟“遮不遮”一定還會繼續糾結下去。我們希望每一個公眾在看到大衛阿波羅裸體的時候,都能看到是一種藝術和藝術品而不是“色”和“裸”,但這個爭議和分歧同樣短期內無法解決。破解之道,恐怕還有賴於通過各方面的藝術普及努力,儘快提高國民的藝術水準、藝術欣賞水準。什麼時候人人都將心中的“馬賽克”去掉了,給大衛阿波羅打馬賽克的“笑話”才會絕跡。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