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就像衛生紙,沒事少扯

時間:2012-07-06 10:22   來源:濟南日報

  據媒體報道,6月15日起,青島市南區24座公廁試點免費提供衛生紙。公廁管理員稱,一盤270米長的衛生紙,平均每天用掉八九盤,除了正常使用很多都被浪費了。管理員表示經常遇到遊客如廁後扯下一大截衛生紙帶走,或者拿來擦鞋擦腳。

  類似的社會醜態,之前也曾上演過,甚至不乏市民將公廁衛生紙一搶而空,一卷卷帶回家的情景。正因為如此,以至於現在公共場所幾乎都看不見衛生紙、洗手液這般顯性消耗的公共品。因為某些民眾的自私,擠壓了公共場域便利的空間。

  從衛生紙被大量浪費甚至成為私物這件小事,可以測試出社會中公民的文明水準和道德素質。這並不是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去指責這些人,捫心自問,面對一些所謂的“便宜”,又有多少人動過貪佔的念頭。

  但這種公共自覺意識,除了人性的自私,更多恐怕來自於公共歸屬感的缺失。對於不少市民而言,城市再漂亮,又能激起多少榮耀感;公共設施再便利,也只將自己定位為使用者和受益者……正因為人們少了這種公共歸屬感,便難免缺乏公共自覺性;而公共自覺性的缺乏,又來自於公共參與的稀缺。

  在公共建設中,有多少民眾參與的成分呢?高架橋、街心花園、豪華公廁……有多少項目事前徵求過普通市民的意見?有多少做到了賬目完全公開?正是因為這種參與感的缺失,民眾才對身邊的環境缺乏認同感,缺乏珍惜和敬畏。政府理應給民眾製造更多參與的機會,讓民眾漸漸從封閉狹隘的自我意識中解放出來,促進公共意識的成長。

  免費衛生紙被浪費和私佔,無疑是社會文明的瑕疵。而社會文明,也恰如這衛生紙,經不起任意的揮霍和透支,如果民眾缺乏公共自覺,沒事就扯扯,那麼最終導致的很可能是文明的坍塌。文明正如衛生紙,沒事少扯。而要避免類似醜態再度發生,除了提倡文明、加強道德建設,更應強化公民意識和公共參與意識。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