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駿“遲來的道歉”少了點味道

時間:2012-06-21 14:36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0年7月,“打工皇帝”唐駿因“學歷門”事件而一下子陷入輿論風暴中。此後,他一直只有解釋沒有道歉。6月19日,唐駿在演講中,正式為“學歷門”道歉並告訴在場聽眾,“不要學我。”(《瀟湘晨報》6月20日)

  與其説公眾不滿于“學歷門”,倒不如説憤怒于唐駿一次次沒有誠意的掩飾。唐駿在美國呆過那麼多年,應該知道當年克林頓與白宮實習生的緋聞,之所以釀成危機,正是因為公眾不能接受一個不肯認錯、掩飾錯誤甚至騙人的總統。

  誰都知道,學歷不等於能力。唐駿被稱為“打工皇帝”,肯定有其過人之處。但對於一個公共人物來説,可以不要學歷,可以不要能力,卻不能不要誠信。誠信是道底線,是社會的基礎秩序,這些年來相繼爆發的食品問題、貪污腐敗、工程事故等,一大原因就是沒有誠信。一個不肯認錯、不肯道歉的青年領袖,會有什麼樣的誠信形象,會給社會傳遞什麼樣的信號?

  相對於大眾,精英們在很多方面佔有優勢,精英們本來更應維護誠信這一社會基礎秩序。可現在,一些精英卻連對自己有利的誠信形象都不顧,這只能説明他們已經習慣了專橫和霸道。社會學家孫立平先生曾説過,在多年利益分化的基礎上,“精英和大眾之間的裂痕在進一步加深。在網路上,人們可以看到對精英的奚落和羞辱越來越多,而精英本身也變得越來越專橫和霸道。”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一個正常的社會中,錯了那就説聲“對不起”,就道個歉,特別是精英們,更應在道德上對自己有更高要求。

  唐駿説過,如果所有人都被你欺騙到了,就是一種能力,就是成功的標誌。他之所以遲遲不道歉,恐怕就是認準了這個社會除了“成功”別無崇拜,即使不道歉,他也能保持自身的成功形象,也能保證自身利益不受影響。可是,唐駿顯然低估了公眾的力量,低估了公眾對於重構社會誠信底線的願望。

  唐駿這一“遲來的道歉”,更像是公眾逼來的。而就道歉的內容來看,過分強調“自己太高調了,得罪了很多人”,還是有些猶抱琵琶的意味,終究是少了一些主動和坦誠。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