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美”,不該稀缺也不該久違

時間:2012-06-05 10:55   來源:工人日報

  這幾天,一位騎自行車送女兒上學的父親引起了媒體的“猛烈”關注,而之所以“猛烈”是因為這位父親的安徽省蕪湖市副市長的身份。詹雲超本人表示,自己幾乎每天都騎車送女兒上學,“這是父親應該做的事”。不少公眾表示,在詹雲超身上看到了一種“久違的美”。

  父親送女兒上學,再正常不過。只是在公眾印象中,如今有幾個做了副市長的父親還在親自送子女上學,並且是用騎自行車這種方式?相比起來,我們更熟悉的恐怕是,每逢開學、新生報到之類,尤其是一些好學校,校門外往往是“公車開會”;一些地方官員的“座駕”早已升級換代到四個輪子,兩個輪子的自行車搞不好都是上個世紀的事情了,如今也就倡導低碳出行時偶爾騎上秀秀,旁邊還得有摩托車、汽車“護駕”;官員和他們的子女開公車酒駕,有時傷人,有時對人叫囂……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像普通人的副市長的出現,難免引發“尖叫”。一種“久違的美”,公眾的這份評價和概括確實妥帖。

  類似“久違的美”在不少領域都是一種稀缺資源。就在不久前,河北一個賣油條的小商販火了,僅僅因為他堅持每天都用新油,賣“良心油條”。“油條哥”贏得追捧,大抵因為如今很多商家的信譽岌岌可危。“如果我想吃果凍,我就舔一舔我的皮鞋;如果我想喝酸奶,我就舔一舔我的皮鞋;如果我感冒了,我就舔一舔我的皮鞋,2012皮鞋很忙”,“不用地溝油的飯店不是好飯店”……這些雖是戲謔之詞,卻映襯出人們對為商者的總體印象。時下不缺斤少兩、不以次充好的賣家實在有點兒難找。

  更早以前,“江城好醫生”王爭艷曾感動我們,因為這位從醫25年的女醫生,平均單張處方不超過80元,至今還常開兩毛錢的處方;武漢供電漢口公司電纜班工人劉躍青曾感動我們,因為他赤身在污黑的臭水溝中搶修電纜的圖片在網路上熱傳;山東一位交警被公眾尊為“最牛交警”,因為他向違規停放的警車開了罰單……治病救人、維修電纜、嚴格執法,這難道不是醫生、搶修工人、交警的本分嗎?為啥讚揚、感慨不絕於耳?

  時代所熱捧的,或許正是它所缺失的。當食品安全危機屢屢爆出,無良商家頻頻亮相,貨真價實、誠信經營便成了一種“久違的美”;當大多數醫生鍾愛大處方,手術拿紅包成為潛規則,救死扶傷、為醫精誠便成了一種“久違的美”;當公車私用屢禁不止,貪腐特權時有發生,公私分明、清正廉潔便成了一種“久違的美”;當“扶起跌倒老人”越來越需要技術和智慧含量,風險越來越大,助人為樂、扶老攜幼便成了一種“久違的美”;當一些執法者紛紛選擇性執法,對特權車、公車網開一面,依法辦事、一視同仁便成了一種“久違的美”……

  誠信經營、平等執法、助人為樂、治病救人,有些是基本的職業素養,有些是基本的道德準則,而從更寬泛的視角去看,都可算做我們這個社會的一些常識和規範。尊重常識、敬畏規範,按常識和規範辦事本是天經地義之事,也應該是一種常態,如今卻往往成了稀罕高尚之事,成了可以輕易打動公眾的美德,無疑值得反思。

  時至今日,不因為某些人、某些事的不美而否定更多人和事的美,也不因為某些人、某些事的良善而忽視有些人和事的醜惡,這個基本常識公眾還是有的。我們周圍有很多好人好事、道德模範,但“久違的美”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以及潛藏在其背後的社會誠信危機、信任危機,也需要我們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解讀。

  “久違的美”之所以容易引起人們的感動和共鳴,實際上反映出的是公眾的種種期待,對常識的呼喚,對基本倫理和原則的呼喚,對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及公職人員的基本良知的呼喚。

  “久違的美”本不該稀缺,也不該久違。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