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民工用餐”的傲慢與偏見

時間:2012-06-01 10:57   來源:濟南日報

  5月29日網友爆料稱,江西一所高校食堂張貼告示,禁止農民工在此用餐,有學生在換餐牌的時候問了緣由,食堂解釋説農民工在此用餐影響衛生。對此,食堂承認張貼告示,稱農民工有專屬食堂。(5月31日大江網報道)

  高校之所以禁止農民工在學校食堂用餐,無非是嫌農民工“臟”。可是農民工整天蓋房子,與泥沙打交道,能一塵不染嗎?禁止農民工在食堂就餐,是在向學生傳達這樣一種訊息:根據職業、衣著來區別對待不同的人,對衣著臟亂者可以驅逐、輕視;對有權有勢、衣著光鮮者則要尊敬、仰慕。

  大學是教書育人、文明薪火相傳的地方。傳遞知識與文明不僅通過課堂,更是要通過大學的行動。大學傳遞怎樣的精神,就會培養出怎樣的學生。香港大學就曾把名譽大學院士的稱號頒發給一位沒有受過教育、服務超過40年的食堂服務員。這種行為也是一種教育,是在向學生灌輸尊重勞動、尊敬長者、平等的思想。充滿傲慢與偏見的“禁止農民工用餐”,只能向學生傳遞身份歧視。

  城市裏的高樓大廈、橋梁地鐵,哪能離得了農民工呢?對他們提供的勞動,每一個生活在城市裏的人都應該感激。讓農民工獲得應有的尊重,他們才會感覺生命有尊嚴,才會心中充滿溫情,對這個社會才能充滿希望。如果農民工總是受盡歧視與怠慢,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必定讓他及其家庭對社會、對城市充滿仇視,加重社會戾氣。

  “禁止民工用餐”無關身份歧視

  □沂蒙客

  農民工、高校、拒絕入內就餐,這幾個詞彙原本風馬牛不相及,但是疊加在一起,似乎寓意深長,讓人浮想聯翩。這件事發生後,網上跟帖數萬、罵聲一片,很多都“上綱上線”,認為此舉屬於歧視農民工行為,有悖有容乃大、關愛社會的大學精神。

  在筆者看來,高校“禁止農民工用餐”,只是一起孤立的、個體的並不附帶太多社會含義的事件。該食堂之所以拒絕農民工用餐,一是食堂的廚師不願意讓農民工“搶”學生飯菜;二是清潔工嫌民工的衣著沾滿灰塵,進食堂衣帽隨意亂擱,影響食堂衛生環境。由此可以推知,“禁止農民工用餐”的主體不是高校,而是食堂裏的部分職工,是食堂裏個別的人想減少勞動量,而無關農民工身份歧視。

  想想在食堂裏工作的那些職員,有多少人的身份不是農民工?包括貼告示的那個人,説不定也是一個農民工,區別在於他在高校食堂打工,而被禁止入內的是建築農民工。大家同是農民工,誰會歧視誰呢?

  對於高校“禁止農民工用餐”這個網帖,媒體借助“標題黨”手段,雖然吸引了讀者,卻也誤導了讀者;而網民望文生義,大驚小怪,撇開事實,憑藉主觀臆斷高談闊論,未免也太可笑了吧!

  高校食堂掛牌“禁止農民工用餐”,與大學精神無關,與身份歧視無關。有些人過度解讀、胡亂聯繫,干擾了社會大眾視聽,誤導了社會價值判斷,影響了社會和諧,危害不可小覷。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