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風車,遭遇逆風

時間:2012-05-23 13:32   來源:錢江晚報

  “順風車”,顧名思義就是順路搭個便車。可是,不要錢的“愛心順風車”,卻在河南鄭州街頭遭市民冷遇,這讓大半年來自發提供免費搭乘的300多位車主頗感意外與尷尬。

  據人民日報報道,鄭州的“愛心順風車”,是去年10月一位叫葉佔通的市民和幾位朋友自發組建的,之後一批批愛心車主加盟,他們的後視鏡上都係著一條綠絲帶,車前擋風玻璃下還放著一個寫有“免費順風車”的綠牌,目的是為上下班高峰等不及或擠不上公交車、打不到的士的市民,可以順路搭乘一程,不要錢。

  “問題”就出在這“不要錢”上。哪有這等好事?不要錢?天上掉餡餅啊……順風車遭遇不少人懷疑的眼光,還有白眼、冷臉甚至罵聲。如報道中説:20日傍晚,多名乘車擠不上一輛滿員的公交車,其後一輛順風車司機反覆招呼,可站臺上乘客多是沉默,其中3個女孩嘰喳討論半天,最終還是決定這車不能坐;受冷遇倒還好,有時候乘客乾脆説,“走吧走吧,別在這兒騙了”。好心被當驢肝肺,著實讓人有點想不通。

  按理,作為一種新的助人方式,鄭州順風車已開這麼長一段時間,眾人應該知曉這個事兒,本不該遇上“逆風”,發生“信任危機”,莫非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就這麼難?

  問題可能不僅僅出在錢上。關鍵還是在於中國人太習慣於熟人型社會生活,尚不能適應人口大流動下的陌生人社會,以至缺乏必要的互信。有一陣子,“不要與陌生人説話”很流行,甚至到目前,還有媒體在宣傳“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觀念,於是懷疑和防範成了對待陌生人的一種“正面”心態,哪怕是好人好心、真心誠意,一概拒人千里。

  不否認,社會上有坑蒙拐騙。尤其車站碼頭、鬧市街頭,人們見多宰客的黑車,被騙被宰之類的社會新聞也經常見諸媒體,無形中在人們心目中一次次被放大,“假作真時真亦假”,久而久之養成一種“視覺習慣”,反而對眼前發生的真事好事陌生了,不習慣了。現實生活中,類似視覺習慣的例子也不少。由此,鄭州“愛心順風車遭冷遇”,恐怕也被這種視覺習慣給放大了。

  事實上,少數順風車的不順風,一部分車主遭冷臉,小眾市民的一時誤解,都是正常反應,要改變這種狀況,需要那些好心人繼續堅持,繼續努力。報道中一位鄭州車主言,“我現在每天來回平均拉10人,一年就能拉3000多人”,他説他要堅持下去,相信“順風車前景美好”。

  其實,鄭州之後,我省的永康市、瑞安市街頭今年也相繼開出“順風車”,各行各業的私家車車主熱情加盟,儘管起初有人也懷疑過、戒備過,但道德的力量總是在博弈中日益堅強。如瑞安市開啟一月,順風車日日愛心傳遞——“車主識別卡”,在陌生人之間架起互信橋梁;“黃絲帶”,在人與人之間結成誠信紐帶。另外,為保障行駛安全,邀請交警部門審核車主資訊、檢查車主的駕駛記錄並備檔;購買乘客險、制定會員章程、司乘雙方簽約、建立QQ群司乘交流平臺等,愛心順風車志願隊正步入規範,越開越順意。這道“愛心的流動風景”,感動著眾人,溫暖著他們。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