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就業“特別規定”更重要

時間:2012-05-11 10:32   來源:人民網

  《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日前發佈,女職工産假由90天延長到98天,調整女職工禁忌從事的勞動範圍,用人單位有責任防止職場性騷擾等涉及到女職工勞動保護的消息,引發了媒體和公眾的關注熱議。

  應該説,無論是《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還是現在正在進行調研當中的《反家庭暴力法》,都充分體現了國家對婦女人權的尊重和保障,關注婦女全面發展。也正是這樣的“特別規定”使我們法律法規對女職工保護更加具體,保護內容針對性更強,保護的措施更加具體到位。

  這些年來,我國婦女在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地位有明顯的提高,保障婦女合法權益的社會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我們也看到,從現狀來看,婦女仍處於弱勢地位,勞動就業、工資報酬、婚姻家庭、個人隱私等方面都還存在諸多不平等的現象。特別是婦女就業和再就業壓力增大,就業市場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別歧視。全國婦聯《中國婦女》雜誌社今天公佈的女大學生就業、創業調查顯示,女生的就業機會比男生就業機會更少。其中有56.7%的被訪女大學生在求職中感到女生就業機會更少,91.9%感受到用人單位的性別偏見。許多用人單位普遍認為,女大學生參加工作後,大多要結婚生子,勢必影響到工作,且認為婦女的工作能力不如男子,所以大多女大學生的畢業分配也就顯得困難重重。

  勞動是財富之源,就業是民生之本,一個人只有從事某種職業、某項工作,付出勞動獲得經濟收入,才能獲取生活資料,維持生計、改善生活。作為婦女更是如此,只有就業了,才能夠成為女職工,如果把這個前提失掉了,那麼對她的很多保護成了空談了。對個人而言,就業是女性生存、發展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前提;對家庭而言,女性有經濟來源,家庭經濟條件就會得到成倍改善,可以大大減少家庭貧困,增進家庭和諧;對國家而言,男女之間的收入差距就能縮小,不僅關係到女性的生存尊嚴,更關係到社會的公平正義與文明進步,對於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與經濟健康發展至關重要。所以,要想更好地實現女職工的權益,應該從勞動就業源頭就開始著手,在勞動就業領域就應該加以特別規定,消除就業中的性別歧視。

  這就要求首先在立法上完備現有法律法規,制定《反就業歧視法》並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除此之外,還需要政府積極出臺各項政策,擴大婦女就業渠道,通過政策扶持、政策諮詢、技能培訓、就業指導、資訊提供、崗位介紹等一體化服務,為女性就業平路架橋;另一方面,還需要社會尊重婦女就業意願,營造就業男女平等社會氛圍,消除就業歧視,實現男女平等就業,保障男女同工同酬。特別是在爭取政策、資金、項目支援方面,多為女性搭建平臺,幫助女性多途徑就業,多樹立成功女性的形象。

  相信隨著人們對女性權益保護的關注,女性權益保護方面的“特別規定”會越來越多,在“特別”中更加促進真正的男女平等,切實提升婦女的能力和地位。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