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錢需排隊”是一顆毒瘤

時間:2012-05-08 10:56   來源:工人日報

  “送錢不一定行,不送錢基本不行”,在當下某些行業、領域,在無權無勢無背景的情況下,拿錢開道,不説無往不勝,也是大有助益,這種扭曲的價值觀已然觸碰了社會的基本價值理念和法律底線。這種花錢好辦事的心態是一顆毒瘤,糾結了無視規則、挑戰公正、容忍貪腐的種種毒素

  5月4日,有網友爆料,湖南省高校教師職稱評委名單剛確定即遭洩露,於是送錢活動開始。今年體育專業評委劉某為方便老師送錢,更是在賓館開了套間廣而告之,一時門庭若市。據5月6日《新京報》報道,劉某的評委資格已被終止,但劉某否認收過紅包。5月7日該報追蹤報道顯示,去年劉某就開始開房收錢,並打電話退給沒有評上的當事人。開房收錢、送錢的人排成行,如此囂張的底氣究竟從何而來?

  這當然與個人的行事作風有關。正如《新京報》的報道所説,在當地,送錢評職稱的事情“早在七八年前就已經開始了”。一般的規矩是,給每位評委送的紅包是5000元,此前是3000元。如果評不上,錢還會退還。只不過此前,送錢的人多是遮遮掩掩地送,偶而在被送禮的人家門前遇見,也是尷尬不已。然而,也有個別人喜歡高調行事,比如此前曾有地方官員的子女結婚,當地公職部門放假半天,校長兒子結婚,當地多所學校數千名學生停課一天之類的事情。如今“開房收錢”的劉某非要把無形的隊伍“整裝”起來集體亮相,頗有點“作得歡死得快”。

  “送錢需排隊”的囂張與一些地方職稱評定的某些僵化規定有關。近年來,關於發表論文篇數,英語、電腦水準等硬杠杠是否真能反映個人學術水準的質疑不少,關於職稱評定受“行政化之手”控制的詬病不少,關於職稱評定過程中造假之風的揭露也不少。可以説,職稱評定在一些人心中已不是多麼能夠反映專業素養的權威制度了,有時甚至成了一些人謀得更高待遇、更多資源的手段和途徑。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乾脆把“窗戶紙”捅破,把職稱評定變成一場赤裸裸的金錢和利益交換,或許也就不難理解了。

  “送錢需排隊”的囂張同時跟類似的受賄、索賄亂象沒有受到應有懲處有關。在這篇報道的網上評論中,一些網友表示其所在省份、學校同樣存在送錢評職稱的情況,有的言之鑿鑿“有過之而無不及”。儘管是網友們的“片面”之詞,但多少説明,在一些地方,類似現象確實早已存在。如果按照前述三五千元的標準,一個教師要擺平所有評委至少要送出數萬元,一個評委評一次職稱至少也會拿到數萬元,而這個數目從法律上來説已經涉嫌行賄受賄了。那麼,有多少評委、教師因此被追究法律責任呢?鮮有聽聞。既然如此,個別評委當然毫不避諱地開房收錢了。

  “送錢需排隊”的囂張更與花錢好辦事的不良社會風氣有關。“送錢不一定行,不送錢基本不行”,在當下某些行業、領域,在無權無勢無背景的情況下,拿錢開道,不説無往不勝,也是大有助益,比如父母想讓老師對自己的孩子“多上點兒心”,有人想在工程項目招投標中勝出,有人想獲得提拔和升遷等等,往往會拿錢開道。甚至於,送錢只是參與競爭的一個門檻,不送連參與競爭的機會都沒有,但送了之後,能否勝出,還得看錢送的多少,等等。甚至,在上述新聞中,有人認為,“辦不成退錢的也算是重視信譽度的評委了”。可見,這種扭曲的價值觀已然觸碰了社會的基本價值理念和法律底線。這種花錢好辦事的心態是一顆毒瘤,糾結了無視規則、挑戰公正、容忍貪腐的種種毒素。

  “送錢需排隊”的囂張令人氣憤,剷除其滋生的土壤無疑是當務之急。比如,完善評職稱的標準和制度,以更加公開透明的制度限制評委的權利,加強法律的執行和對典型案件、涉案人員的查處,重建誠信和公平等等。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