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法則”解不開醫患關係的死結

時間:2012-05-03 14:12   來源:齊魯晚報

  醫護工作者必須看到,一旦“叢林法則”橫行,誰都可能葬身於這弱肉強食的血腥之下,醫生和患者都不會是最後的贏家。

  就在衛生部、公安部聯合下文懲治“醫鬧”之時,來自陜西的一則關於醫患關係的極端個例,一時引得輿論譁然。據媒體報道,一家民營醫院全部的40多位醫護人員,因為患者在診療過程中去世,被“逼”在靈堂中集體下跪。

  公眾普遍關注這則新聞,是因為它觸及了公眾對現實的擔憂或是期待。其實,不管是我們經常看到的患者一方被威逼利誘,還是此次院方被逼淪為刀俎下的魚肉,實際都表明,處理醫患糾紛的現行規則在很多地方已經轉為不折不扣的“叢林法則”。與以往多數案例不同的是,通常被認為處於弱勢地位的患者一方,依仗家庭背景,此次強勢上位。

  儘管在親人猝然離去的情況下,很多人都可能做出衝動的舉動,但威逼全體醫護人員披麻戴孝下跪懺悔,且不管是不是仗勢欺人,于法于情都説不過去。雖然“醫鬧”行為背後大都有不幸的遭遇,但對於干擾正常醫療秩序、要挾醫務人員人身安全的“醫鬧”行為,必須被嚴厲整肅。

  “叢林法則”的出現和流行不僅宣告現行醫療糾紛仲裁製度失敗,而且表明醫患雙方的信任已經最大限度失衡。往大處説,這與醫療體制改革不徹底、不到位息息相關;往小處説,醫務工作者和醫療機構同樣必須為這一局面承擔應有的責任。

  跟任何一個行業一樣,只要存在“害群之馬”,整個行業都會跟著遭殃。在診療費用和藥價居高不下的今天,不僅“過度診療”、“大處方”等違規診療行為層出不窮,不同程度的醫療責任事故頻發,而且還有相當一部分醫生甚至是較高級別的醫生,實際掌控著藥品流通領域的最大利益環節。當這樣的個體經驗一點一滴地融入公眾認知,醫生群體又如何希冀患者群體對他們保持一貫的信任與期待?

  同時,醫生和醫院也不能只是習慣性地抱怨患者遇事不走法律途徑。就陜西此例而言,患者家庭有如此能量按理説比一般公眾更有信心付諸法律維權,而事實是,他們選擇了仗勢而為,這必然與其習慣認知有關。正如醫療行業習慣將“天價住院費”、“大藥方”等違規診療行為,強調為極少數的偶然現象,以患者群體的龐大數量而言,這也算是事實。但對患者個體而言,即便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也是實際意義上的100%。醫療行業的特性又決定了患者很難和醫院平等對話。

  目前恰逢衛生部、公安部聯合發文嚴懲“醫鬧”行為,相信在此次事件中受辱的醫護人員,很快就能得到法律的保護。但通過這一事實,醫護工作者也必須看到,一旦“叢林法則”橫行,誰都可能葬身於這弱肉強食的血腥之下,醫生和患者都不會是最後的贏家。

  因此,雖然全社會都有義務為醫務工作者創造一個平安、穩定、和諧的執業環境,但醫務工作者和醫療機構也必須時刻保持謹慎的自我審視。只有這樣,在衛生部、公安部聯手嚴懲“醫鬧”的治標之舉下,醫患關係和醫療執業環境才會真正得以治本。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