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齊下 發展社會養老服務

時間:2012-04-09 12:56   來源:經濟日報

  大力發展老齡事業,加快建立適度普惠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成為擺在我們面前重要而迫切的任務。

  大力發展社會養老服務應堅持政府創造環境和發揮社會力量作用相統籌,堅持資金保障和服務保障相匹配,堅持居家、社區、機構相銜接,多管齊下,共同發展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今年的主題是“老齡化與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人口基金會認為,因生育率下降和壽命延長引起的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全球現象,將對人類生活的諸多領域帶來深遠影響。

  在全球人口快速老齡化的過程中,我國的形勢也不容樂觀,自1999年我國跨入老齡化社會門檻後,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長快。目前,我國老年人口已達1.85億,佔全國總人口的13.7%,且高齡化、空巢化趨勢明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比例高。大力發展老齡事業,加快建立適度普惠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成為擺在我們面前重要而迫切的任務。

  與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社會持續進步、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相比,儘管我國老齡事業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社會養老服務還存在不小差距。供需矛盾突出,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只有19.7張,不僅低於發達國家50‰至70‰的平均水準,也低於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水準;服務項目偏少,養老服務設施功能不完善、利用率不高;結構不合理,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發展緩慢,區域、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政府投入不足,民間參與不充分,服務隊伍專業化程度不高等。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今年年底前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按照《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2015年,我國將基本建立制度完善、組織健全、規模適度、運營良好、服務優良、監管到位、可持續發展,與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相協調,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大力發展社會養老服務應遵循以下原則:

  ——堅持政府創造環境和發揮社會力量作用相統籌。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參照國際社會通行做法,統籌發揮好政府和市場主體、社會主體的作用,通過推進公建(辦)民營、實施民辦公助、促進養老産業發展等,建立適應老年人服務需求、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公平競爭、充滿活力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形成政府、市場和社會的良性互動。

  ——堅持資金保障和服務保障相匹配,積極建立社會養老服務資金保障制度,大力推進社會養老服務能力建設。要在我國已建立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制度的基礎上,根據差異性原則,通過推動建立高齡補貼、養老服務補貼和護理補貼等制度,為經濟狀況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提供適當的資金支援;要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機構、服務設施、服務隊伍和老年人互助服務,為所有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安全援助和社會參與等多方面服務。同時加強社會養老法律法規建設。

  ——堅持居家、社區、機構相銜接,大力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切實加強社區養老服務,積極發展機構養老服務。在養老機構建設運營上,堅持按標準建設和實際適用相並重。在養老服務規劃佈局上,堅持分類指導和資源整合相結合。我國社會養老服務呈現多元化、多層次、多樣化發展格局,必須把握全局,突出重點,科學規劃,做到城鄉統籌,更加重視農村養老服務;居家、社區、機構均衡發展,更加重視居家養老和社區服務;公辦、民辦協調推進,更加重視扶持民辦機構;非營利性、營利性機構和服務共同發展,更加重視以需求為導向。同時充分整合和利用現有資源,盤活存量資産,避免盲目發展、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陳鬱)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