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煙草研究致香煙銷售增千億入圍國家科技獎”的報道引發關注,中國控煙協會副會長楊功煥表示,將致信科技部“叫停”該獎項獲獎。
如今,公眾對待煙草研究參與科技獎項評審、學術榮譽評審的認識在逐步提高,我國有關機構的認識,似乎卻還停留在原地。作為國家科技獎勵工作的負責機構,國家科技獎勵工作辦公室不該對發生在去年底的“煙草院士”風波,一點不在意,繼而在今年的科技獎勵評審中,初審通過報獎的煙草項目。
這樣看來,對於煙草研究是否可以參評科技獎,相關研究人員是否可以角逐最高學術榮譽,科技管理部門和學術機構,很可能並沒有將其作為一個議題進行討論,形成學術共識。熱鬧的質疑和討論,只發生在媒體、網站上,卻沒有觸動學術利益共同體,於是,縱有輿論質疑,獎該怎麼報還是怎麼報,該怎麼評還是怎麼評。左右評獎的不是學術價值,不是學術尊嚴和學術聲譽,而是各種利益關係。
煙草研究持續入圍學術評選,是行政主導學術評審的必然結果,在這種評價模式下,哪怕這次該項目沒有最終獲獎,下一次還會有其他項目繼續報獎。很多的精力,就這樣被折騰。因此,讓學術原則回歸到學術評價和學術評審中,還在於打破在行政評審模式下形成的學術利益共同體,真正建立學術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