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免費的代價有多大?

時間:2012-04-01 13:18   來源:新京報

  ● “看病不花錢”需要付出代價

  ● 免費往往意味著不得不忍受低品質的醫療服務

  ● “免費醫療”條件越好,稅負也越沉重

  ● “免費醫療”的説法並不確切,全民醫保的費用來自稅款

  誰都知道加拿大是著名的福利國家,不但公民,就連獲得永久居住權的外國人,都有權申請醫療卡,加入醫保計劃。這種覆蓋全員的醫保計劃,被不少中國人簡稱為“看病不要錢”。

  也許是嘗盡了看病貴、醫保不健全的苦,不少中國人對加拿大的“看病不要錢”推崇備至,一些移民仲介也往往拿醫保當做招徠客戶的金牌幌子,且屢試不爽。

  實話説,加拿大的醫保體制有許多優點,諸如覆蓋面廣泛,負擔輕,對窮人照顧週到等,但正所謂天下無免費的午餐,“覆蓋面廣”和 “看病不花錢”可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動手術要等3個半月

  筆者能在1天內完成手術,不能不説,“非法語區説法語的中國人”這個“小概率事件”,幫了筆者不小的忙。

  筆者剛到溫哥華時,和太太一起得了感冒,找到剛經人介紹挂上的家庭醫生,卻被告知“需打電話預約”。當時還沒買手機的我們,只得借電話預約,排上隊後,醫生趕集般匆匆檢查,簡單回答了三個問題,然後便指指“問題一次不得過三個”的提示牌,不作一聲。開的藥方,不過是尋常的感冒藥。

  由於醫藥分家,筆者只得自己去藥房買,雖然藥費只有10加元,但“服務費”收了11加元。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的處方藥不是論瓶賣,而是需要幾片就給幾片,一切照醫生的處方來,多一片也沒有。這倒有效避免了浪費現象。

  那天回家後,筆者跟朋友抱怨,朋友笑説,你們算走運的,要知道加拿大有六分之一的人找不到家庭醫生。加拿大實行層級醫療體系,病人要先看家庭醫生,家庭醫生覺得需要,才會推薦給專科醫生;接下來,專科醫生覺得需要,才會送你去專業醫院。而除了急診室,加拿大的醫院一概沒有門診部,你們能及時看到醫生,得到處方,已經是很走運的了。

  要説急診,我的運氣可比感冒時還要好。

  2009年的一天,年僅兩歲多的大兒子頑皮,在瓷磚地上撒米,筆者追他時不慎“中招”,摔壞了膽囊,熬到半夜11點多,實在忍不住痛,只得打起急救的主意。此時,筆者移民已多年,知道如果自己衝去醫院,一定會被晾在急診室很久。

  在此之前,筆者曾經遇到一個同鄉,他説,自己曾因急性闌尾炎發作,頭天下午到的急診室,第二天晚上才吃上止疼片,還是因實在忍不住連聲呼痛,才被護士“特殊照顧”。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