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結婚成本上漲4000倍?

時間:2012-03-31 10:36   來源:東方網

  上海一對普通小夫妻近日在新浪微博曬出了新婚帳單,包括:男方支出項目煙酒、酒店喜宴、鑽石戒指、婚慶婚車、新房裝修和蜜月雜費等共計26.7萬餘元;女方支出包括家用電器、服飾、轎車等16.3萬餘元。雙方合計花費430400元。這張帳單還沒有把目前作為結婚“硬指標”的房子計算在內。因此,有網民計算後指出,中國人的結婚成本30年來增長了4000倍,婚慶帳單從低端的500元漲到了高端的200萬元。(3月30日《深圳特區報》)

  與結婚成本30年來增長了4000倍相似的還有一份《2011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熱議。調查報告稱,近八成受訪單身女性認為男性月收入四千元以上才配談戀愛。武漢市民羅女士説,40年前她和丈夫結婚時,幾乎沒有花什麼錢。現在,娶個媳婦就像把他們掏空了一樣,成本比她那時足足高出了1萬倍。(2月23日《人民網》)

  看來,結婚成本與時俱進地不斷上漲,確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正如新浪微博微話題中所描述:“50年代一張床,60年代一包糖,70年代紅寶書,80年代三轉一響,90年代講排場,21世紀特色婚宴個性張揚。中國式婚禮在一個個年代中逐步演變。不知不覺,這愛的接力棒也傳到了''80後''手中。”

  不過,筆者以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結婚成本如何與時俱進,愛情的宗旨應該是不變的。道理很簡單,如果沒有兩心相愛,花再大的結婚成本也沒有意義。更重要的是,人和人是沒有法比的。比如近日媒體報道的“7000萬婚禮”,不用説國人沒法比,就是發達國家的人也會自甘不如。

  由此,筆者感到,面對結婚成本30年來增長了4000倍的現實,男人們沒必要“壓力山大”,女人也沒必要“很不甘心”,除了要調整好心態,不要盲目攀比,重要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自己的結婚成本。正如網友所言,“有多大的頭就戴多大的帽子”,結婚開銷要量力而行,畢竟結的是人,不是錢,婚禮的支出與婚姻的幸福也沒有多大關係。也如網民“陳泰然Tony”説:“真相愛,一分不花也不少;要面子講排場,一百萬也不多”,這是其一。

  其二,面對結婚成本30年來增長了4000倍的現實,也要理性地從長遠考慮。正如報道所介紹,儘管目前“80後”很多夫妻的婚慶開銷“大頭”都是父母出的,但小夫妻倆的新婚之路也並不輕鬆,往往還要背上不少債務。如此這般“死要面子活受罪”,顯然是虛榮心在作祟,因此也是不長遠、不理性的的表現。

  再者,面對結婚成本30年來增長了4000倍的現實,更要多為父母著想。這方面,不少網友考慮的就很值得新人們借鑒。網民“Hannah曉真”以一個冷笑話來表達心酸:“爺爺告訴我,他娶奶奶只用了‘半斗米’;爸爸告訴我,他娶媽媽只用了‘半頭豬’。等我要結婚的時候,我得用爹媽的‘半條命’!”網民“Angle_zc”也説:“哎,我們這一代的父母真不容易,兒女養那麼大,結婚還要拼爹拼娘。”網民“劉俊呈Tei”説:一直不能理解“花家長錢結自己婚”這件事,更不能理解很多人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結婚不是用來攀比,一切量力而為。婚姻的幸福在於兩個人相互欣賞尊重忍讓和付出,與最初婚禮的濃重程度沒有一毛錢關係。

  最後,借用復旦大學民俗學教授鄭土有的話説,只要有愛和夢想,婚禮照樣可以很甜蜜。提倡量力而行的婚禮同時,網上也出現了不少“80後”新人的省錢攻略。“花小錢辦大事”是值得提倡的婚慶消費趨勢。(王廷連)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