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綠色指令”為電子垃圾指路

時間:2012-03-31 10:22   來源:羊城晚報

  隨著手機用戶的增長及手機更新換代步伐的加快,廢舊手機數量也越來越多。據媒體報道,目前全球每年廢棄的手機約有4億部,其中中國有近1億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近期發佈的《化電子垃圾為資源》報告預測,到2020年,中國廢棄手機數量將比2007年增長7倍。(《中國青年報》3月29日)

  目前流行這樣一句話形容電腦領域推陳出新的速度:當你把新電腦買回家時,它已經過期了。其實手機也是如此,隨著科學技術迅猛發展,電腦、手機等電子産品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淘汰,而變成“電子垃圾”。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産生230萬噸的電子垃圾,佔世界電子垃圾總量的第二,這説明我們正處於電子垃圾的“高峰”之中。

  囤積如山的電子垃圾讓我們無法坐視不理,其危害更是不容忽視。目前我國大多數電子垃圾的現狀,或是囤積在家中或單位裏,或是賣給“家電回收遊擊隊”流向農村市場。這兩種方法都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對環境和人體健康危害極大。如在電子垃圾分解最具規模的廣東汕頭市貴嶼鎮,乾淨的飲水都要從外鄉運來。顯然,如何應對電子垃圾,已經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早在2004年,歐盟就發佈了《關於報廢電子電器設備指令》,該指令又被人們形象地稱為“歐盟綠色指令”,要求産品的生産商、進口商和經銷商必須負責回收、處理進入歐盟市場的廢棄電器和電子産品。可以説,發達國家目前已建立了完善的“生産者/經銷商延伸責任”體制。電器製造商、經銷商有義務對電子垃圾的回收處理承擔“延伸責任”和處理成本,消費者也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遺憾的是,我國目前對電子垃圾的回收處理幾乎完全處於失控和無序狀態。回收體系還沒有建立,法律法規也沒有到位。假如我們只是被動地面對電子垃圾高峰,就不可能解決越來越多的電子垃圾。要從根本上解決電子垃圾問題,除了教育公眾提高環保意識和“責任意識”外,還應學習發達國家的經驗,像歐盟那樣發佈中國的“綠色指令”,出臺具有強制力的法律,給電子垃圾的産生、回收和利用指明出路,這才是應對電子垃圾“高峰”的可行之道。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