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星”類藥品背後的信任矛盾

時間:2012-03-27 09:57   來源:燕趙晚報

  日前,在國內某論壇上發生了關於吃諾氟沙星是否會影響兒童骨骼發育的辯論。諾氟沙星的藥品説明中的確禁止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服用。藥監部門建議老人孩子少吃藥名帶“沙星”兩字藥品,此類藥品多含有“喹諾酮”,可能會對關節造成一定的損傷。

  有關醫學和藥物,大部分網友都是門外漢,可為什麼這麼單純的醫學問題卻發酵成網上的熱點話題?這恐怕不在於圍觀者中醫藥行業從業者所佔比例較多,而在於普通人對自身權益的擔憂。對“權威”或盲目迷信、或盲目質疑,在這種對於真相的求索中,就賦予了一項純學術問題畸高的關注。

  “沙星”類藥品的説明書上寫得明明白白:18周歲以下的患者禁用。這則新聞其實是在爭議一個毫無爭議的事實——“沙星”類藥品不能給小孩吃。可為什麼這個毫無爭議的事實還能引得眾多圍觀?

  一方面,公眾醫學知識匱乏,不看説明書,當遇到一些不那麼嚴謹的醫生時,可能就聽信醫囑把藥給小孩吃了。另外,如果沒有“沙星”這類價格實惠又見效的藥物,看個感冒可能就需要動輒數百元,這種困窘迫使一些人僥倖地服用此類藥物。這也是專家、學者乃至於醫學界人士所不能體味的。

  另一方面,公眾在迷信權威的同時,有些人又有質疑權威的相反情結。每一次在涉及大眾利益,在官方忙於澄清辟謠而民間又另有説法的背景下,大面積圍觀就産生了。類似的例子很多,如地震謠傳、搶鹽風波、“郭美美”事件等,其中權威的公信力都受到了嚴重質疑。

  而現在,説明書提出禁用,藥監部門也建議少吃,人們質疑權威的神經又開始繃緊了——該不是看著這藥價低就想淘汰掉吧?於是,一部分人加入到圍觀的過程中。不得不説,這是一個信任矛盾,而由矛盾所造成的圍觀、熱議,又不乏悲愴意味——到底還有什麼可以相信?

  “沙星”類藥品問題之爭的背後,官方公信力的式微,公眾對醫生的信任危機,正使一些常識、常理悄然改變,這是更嚴重、更沉重的問題。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