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跑路並非社會責任體系崩盤

時間:2012-02-09 14:42   來源:燕趙晚報

  據傳全國民營擔保業重要人物,華鼎擔保公司董事長陳奕標跑了;長沙開發商朱雙文跑了,去年下半年至今,長沙有五個地産老闆跑路,溫州有數十位老闆跑路,還有民間資本暗潮洶湧的鄂爾多斯……“跑路”成為近來經濟領域的新名詞。

  很多老闆跑路源於高利貸。民間借貸的畸形繁榮,與銀行業的嫌貧愛富直接關聯。由於民營企業遭到銀行歧視,所以擔保公司和個人借貸遍地開花。貨幣政策緊縮,推升了民間貸款利率,民企的資金成本大幅攀升。於是資金鏈斷裂,老闆跑路。

  其他市場因素綜合發生作用,其效果會逐步顯現,不會一下子置企業于死地,資金鏈斷裂才是壓垮中小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本就利潤不豐厚的民企,融資成本劇增,飲鴆止渴渴未消反葬送了企業未來。

  老闆跑路表面看是金融問題,實際則是文化問題。這是當前社會責任匱乏的文化影射,缺乏責任感的社會心態,消弭了個體承擔責任的勇氣,降低了個體承擔責任的心理闕值。金融問題僅是邊緣責任,高利貸的存在與企業倒閉沒有必然聯繫,是慾望的無限膨脹和貪婪,把企業推上了兩難境地。這種責任體現在經營中:沒有現金流把控能力。沒有風險預估和抵抗風險的實力,僅把企業命運維繫在市場向好的一廂情願中,結果就是用逃避來表達自己的責任價值。

  這種自絕式的反社會行為首先就撞在了法律屏障上,任何跑路都涉及到系列法律後事。任何潛逃都是一種背棄,對個人責任的放棄,對法律的背棄,對既有社會倫理的撕裂。而且, 跑路未必換來安適,他們即使逃脫法律和責任的約束,也難以擺脫道德自責,這是逃避者必須承擔的雙重壓力。

  跑路者散播的“病毒”在於:一個沒有責任感的社會必然充斥投機與鑽營,人們做事不會再考慮長遠,撈一把就走的短視行為必定風行。但我們也相信,少數跑路者不會影響整體的信任和責任基礎。完全沒必要過分解讀老闆跑路,某種程度上,這可以視為市場的一次自我清潔。在控制貪婪的前提下,資本運作能力也是企業經營的核心要素,控制不好現金流,自然也會降低企業抗打擊的免疫力。在潮水褪去之時,裸泳者被迫顯形,以人格淪陷為代價的跑路者,自會被社會扔在道德的柵欄之外。這樣的假冒偽劣,需要來一場經濟風暴予以淘汰。

  幾個跑路的老闆,不會損及中國社會道德人文和責任體系的根本。因為絕大多數人都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且始終都對社會的發展有信心。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