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客榜”凸顯旅遊與文化兩張皮

時間:2012-02-06 14:42   來源:錢江晚報

  網友羅迪曬出的一張就餐帳單引發了一場三亞旅遊信任危機,一時間,“拒絕宰客”成為最火的微話題。媒體隨後報道,雲南麗江等旅遊景點也頻頻現身“宰客榜”,奪人眼球的新聞挺多,如麗江“艷遇女”實為酒托,又如7名遊客在廈門海鮮排檔點了五菜一湯,其中只有三個為海鮮,竟收到了一張9560元的天價功能表,這些無不讓人感到“宰客”之道絕非三亞“專利”。

  一定程度上,三亞只是一個“典型”,毋庸諱言,推開三亞宰客門,呈現的是全國不少地方旅遊市場存在多年的宰客潛規則與宰客利益鏈。這潛規則要落到實處,靠的是導遊、計程車司機、商戶等一條龍“服務”,在完成“宰”這個目標之前,要經由“騙”“拐”“誘”“蒙”“坑”“嚇”“虐”等一系列“工序”,其間不少“工序”涉嫌經濟詐騙與暴力搶掠,奇怪的是宰客之風就是能暢行大江南北。

  説説我自己的一次被宰經歷,雖然受害不深,但或許能説明某方面問題。幾年前一家人去某著名景區遊玩,租了一隻小船,沒想到船駛出不一會兒,划船的船娘就開始兜售她的茶水,普通茶20元一杯,“好茶”得50元一杯,用的也就是一次性塑膠杯,我要拒絕的話怕這一路她一不高興,不知要把我們帶去哪兒,人在江湖船上漂呀,奈何,只能要了一杯茶。而在遊完景點往回走時,她的船又劃得出奇地慢,後來才明白,原來她是為了讓這只船撐到兩個小時多幾分鐘,哪怕是只多1分鐘,那樣的話遊船中心又可多收50元錢。我想不明白的是,她是如何從這50元中分一杯羹的。

  “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是很多地方發展旅遊經濟的思路,以至於會為一個“李白故里”爭得面紅耳赤,連地方工商局都要湊熱鬧來做裁判。所謂“文化”,當然是地方的傳統優秀文化,大而言之,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某一組成部分。比如麗江古城,是被聯合國所承認的獲稱“世界文化遺産”的歷史文化名城。這個保存著東巴象形文字、東巴教、納西古樂的古城,這個環列著手工建造的土木結構房屋、隨處可見小橋流水的古城,其納西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是“講義氣重信用”。可旅遊經濟一唱戲,卻讓人有了“不去麗江的三大理由”,無論是“一杯雞尾酒80元,麗江待客不‘溫柔’”,還是“司機無證營運,旅遊行程被耽誤”,還是“酒吧‘被艷遇’,四倍高價敲竹杠”,都與“講義氣重信用”背道而馳,這旅遊“文化”弘揚的還是麗江的優秀傳統文化嗎?

  説到底,文化是重“道”重“義”的,旅遊經濟是重“利”重“勢”的。兩者之間當然有平衡點,而掌握著制衡權力、能讓旅遊與文化得以和諧交融發展的,當然是有關政府管理部門。很多旅遊景區的地方民族是以熱情待客著稱的,絕不是以善於“宰客”臭名遠揚的。要把旅遊與文化得以統一,而不是割裂成兩張皮,需要地方施政者長遠的眼光、超凡的智慧與似水明凈的善心。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