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著名的旅遊勝地三亞和廈門,近日接連曝出了餐館“天價宰客”事件。三亞的遊客曬出了吃海鮮消費近萬元的帳單,同樣是在普通的海鮮排檔,廈門不落其後,5菜1湯消費也摸高到了近萬。輿論沸沸颺颺,一片討伐聲中,景點餐飲天價消費的老問題以更加集中、更加極端的方式呈現。
之所以説“天價宰客”是老問題,是因為但凡在國內有過旅遊經歷的人,大概多數都不免有過景點高價吃飯的經歷和擔心,但凡國內旅遊景點攻略,絕少不了交待吃飯住宿價格問題,便是例證。
遊客在三亞、廈門的海鮮排檔消費被冠以“天價”,大概是因為價格高得太過於離譜,超出了人的基本心理預期和承受能力。酸辣馬鈴薯絲57元,炒青菜72元,三亞市物價局物價舉報中心的説法是,“目前三亞對於時蔬類菜肴並無相關價格指導規定”。照此理論,“被宰”就不僅是一個形象説法,還是一種“個人主觀心理感受”。什麼是“宰客”,什麼是“被宰”,個人心理底線不同,消費能力不同,判斷也就不同,
在國內旅遊,遊客要習慣於接受一個旅遊景點的各種消費要格外地不同。特色特産有特殊價格,大概也是司空見慣的問題。即便是大排檔,也非慣常的平民消費。可以的選擇,要麼嘗個鮮,圖方便,狠下心,多花錢,要麼礦泉水、麵包塞滿背包,不沾景點一碗一筷,免去花銷不由自主的損失和煩惱。至於所謂旅遊旺季帶來的“天價房”等問題,更只有自我權衡,自我放棄的路可走。
有很多人在拿普遍的價格與供求的關係在為“天價”開脫,好像在人滿為患的旅遊旺季,吃飯、住宿就只能漫天要價、價高者得。也有很多人在講景點食宿的特殊性,一是景點消費時季節性消費,二是有部分景點,在地理位置上過高過遠,成本過高,價錢畸高應屬正常。
在這樣的理由面前,我們需要明確的是,旅遊景點不是價格特區,景點食宿價格不是特殊的價格問題,它同樣要有堅定的市場管理,有合理的成本認定,有明確的界限和尺度,有嚴格的投訴處理和進入退出機制。遊客也不是特殊的消費者,即便是在資源稀缺的地點和季節,也不能任由消費價格隨意制定,讓遊客必然接受畸高消費。越是競爭不充分的領域,就越是要有嚴格的價格管制,這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通行法則。
被宰是一種普遍狀態,只有天價才到了不能容忍,不是一個讓人可以接受的價格管理和商業道德問題。在整個社會範圍內,不把旅遊景點的價格問題,當作一個特殊地區的特殊價格問題來對待,就是不把消費者的權益放在一個不受保護的環境中,不把商品和服務價格放在一個不受監管的市場中。如果説要特殊,就是這樣的地區和問題上,我們的管理還要更細緻、更深入一些,我們對商業道德的要求和評判,還要更堅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