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友回家”上演現實版“愛情買賣”

時間:2012-01-30 13:38   來源:華龍網

  還有兩天就是春節假期了,很多在外工作的“剩男剩女”都在發愁如何面對父母親朋的殷殷詢問。哪有需求哪就有市場,近年來,社會上悄然興起“租個戀人回家過年”的方式,但“租賃糾紛”時有上演:被租者臨時加價,被租者拒不退還長輩給的大額“紅包”……昨天,房山法院的法官也對這一新鮮事物進行了風險提示。(1月21日《北京晨報》)

  年終了,租個對象回家過年似乎成了“剩男剩女”的無奈選擇,而這背後上演的現實版“愛情買賣”卻讓人深思。不僅僅這其中隱藏著巨大的風險和危機,更説明在中國這樣的一個社會中,婚姻從來沒有變成男女們自己的事情,也從來沒有成為男女們自己手中主宰的命運。因為租對象的原因僅僅是為了給家長“看”,這原本就是一場鬧劇,而家長苦苦追尋的這種“看”,這種兒女們必須成家的觀點乃是長期以來農業社會的根本遺留,更是中國步入工業文明之後的明顯不合拍因素。

  在中國,當年紀一旦超越了30歲,顯然就成了重點關注對象,一旦自己沒結婚,便會被人懷疑為有病或者重點觀察對象。這種天天關注和窺探別人隱私的行為其實是一種農業社會中熟人關係的遺留,在那種情況下,人與人之間都是熟悉的關係,而正是因為熟悉才將私人之間的關係公共化,於是,男女之間的婚事也成了一種公共的事件。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似乎不成婚就要死人的。而這樣的關注後,也成了街頭巷尾熱議的觀點,誰家的媳婦如何等等都是話題之一。其實,想來想去,這樣的關注完全是多餘的。因為在工業文明中,人人應該關注更多的乃是公共事件。

  中國的社會進化程度可見一斑,儘管在經濟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在文化上依舊落後。這樣的結果必然促成了租對象回家的趨勢,因為沒有其他辦法。因為在外的遊子確實在多方面不能滿足家中父母的願望,尤其是在婚姻大事上,這從另外一個方面説,也説明瞭中國的年輕人活著不是為了自己。想來,這是多麼無奈的事情。而這深層次的根源卻是為了面子,為了一張臉而活著。在租友回家的愛情買賣在現實上演的時候,其中浸透著的是自己的辛酸,更是整個社會的無奈。

  因為從制度變遷的角度上看,這樣的一種非正式制度安排要想改變的話需要很長的時間,需要家長和孩子們共同的努力。要杜絕這樣的現象似乎一時半會解決不了,唯有希望長效機制的出現,一點一滴,循序漸進。(王傳言)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