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挖掘“壓歲錢”中的感恩內涵

時間:2012-01-30 08:45   來源:人民網
  1月29日多家媒體報道,杭州的10歲的柴熠瑋小朋友收到爺爺給的壓歲紅包後,也塞給爺爺一個紅包,一封信:親愛的爺爺:您好!我已經十歲了,感謝您對我十年來的培育;感謝您這十年來的關懷;感謝您能讓我快樂地成長……還記得我骨折的那次吧!您從家裏急匆匆地跑到我家,給了我最大的溫馨和安慰!我也想送您一份主料:100%純巧克力+100%純關心;配料:誠實+善良+關心+愛心+快樂+甜蜜+誠心誠意=幸福;製造商:家人;有效期:一輩子;保存方法:且行且珍惜……因為有您,餐桌上才會有那麼多的美食;因為有您,現場的氣氛才會熱鬧無比;因為有您,我們的新春才會那麼圓滿!

  這不是簡單的一封信,而是祖孫兩代的濃厚深情;不是簡單的一封信,而是晚輩對長輩的衷情感恩;不是簡單的一封信,而是和諧溫暖的家庭和情感互動。有了這種真誠的感恩言,壓歲錢所應擔當的精神教導、心靈成長和心理拔節,就能得到盡情呈現。有了這種感恩和關心意識,孩子的心靈會更柔軟,性情更和氣,心態更平和,更能成為一個和諧的人、幸福的人,及快樂發展者。

  新聞主角是一位10歲孩子,尤其讓人感動,也許她還沒受到太多的社會污染,也許孩子本身就是一棵感恩幼苗,也許家庭教育很注重感恩和愛護,幼小的心,始終將愛、慈善和感恩,放在無意的最高位置,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善於感恩的人,做到和做好應該做的,這種“無意的精神慷慨”和精神的“潔身自好”,才震撼了更多人的心靈。

  遺憾的是,當下,在一些人眼中的壓歲錢已呈現了嚴重的物化傾向、銅臭氣息,過年給壓歲錢,相互攀比,拼命提高壓歲錢額度,錢多,成了唯一的最主要的目標。給錢的時候,也沒有深情祝福,缺乏精神教育動作。壓歲錢應該具有的祝福成分萎縮很多。以致不少孩子也將“拿到更多壓歲錢”當做重要目標,沒有感恩和感謝意識,精神荒漠化和感恩荒漠化,加重了功利教唆和拜金主義傾向。不但對自我發展是一種心理創傷,對家人和也是一種無意傷害。

  尤其是激烈競爭中,更多人看重物欲和關係、背景,而對於淳樸的人性、君子人格以及高尚行為,忽視很多,感恩意識和感謝意識,呈現萎縮態勢,調查顯示,只有30.9%的學生在家裏會經常主動地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每年都會在父母的生日時向父母表達祝福的只佔21.4%。平時在家裏,經常會向長輩表示感謝的學生只佔17.1%,僅13.8%的學生會經常對老師們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謝。近一半的學生認為父母關愛自己理所應當,沒有意識到父母養育自己所付出的辛苦,並由此産生感恩意識。造成人際不信任、精神冷漠,形成一種可怕的精神失衡。這是應該注意的。

  10歲的柴熠瑋就是成長教材,雖然外在存在功利、激烈競爭和諸多誘惑,也應將感恩、感謝、敬畏,君子人格等高尚品質、和諧人格,放在重要位置,多糾正急功近利、拜金傾向、心靈硬化以及感恩意識匱乏,多用純真的心、樸素的愛,積極挖掘壓歲錢和生活中的感恩元素,為家人、為自我,創造更多和諧成長元素,讓積極健康、富有正氣的年文化得到積極弘揚。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