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火車站反駁媒體報道的底氣何來

時間:2012-01-20 11:24   來源:國際線上
    這只是新聞媒體履行監督義務的常規動作,而非針對車站某個個人的行為,因此不存在什麼編造和子虛烏有。

    1月15日,媒體曝光“杭州火車南站工作人員私帶無票乘客上車”事件,對此,杭州站黨群辦公室副主任吳蔚回應稱,媒體在未經證實的情況下就報道火車站員工行為是不嚴謹的,報道中提到的“三七分成”子虛烏有,涉事的所謂“工作人員”只是臨時招聘的人員。吳蔚還表示,對於這樣沒有證據就隨便報道的行為,杭州火車站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1月16日中國新聞網)。

    春運期間,鐵路系統工作人員承受著高強度的工作量,也寄託著回家的人們厚重的期望——讓每個風塵僕僕往家趕的人都能順利回家,是每個鐵路人的追求和心願。但是杭州火車站日前被媒體爆出的“工作人員私帶無票乘客上車”的新聞卻給春運話題帶來了一些晦澀,雖然這是個老話題,但卻每次都能刺痛那些排隊幾天幾夜都沒買到車票的人們的心。

    毫無新意的是,杭州鐵路方面的回應又一次落入了俗套:這又是一次臨時工個人所為的事件,所有正式工作人員都那麼清白無辜,所有的過錯都是一個臨時雇用的保安所為……筆者只能説,即使實情真如吳蔚副主任訴述,人們也未必就相信——因為用臨時工來當替罪羊的例子實在多的不勝枚舉,再用這樣的藉口來回應公眾,不知道會不會臉紅。

    其實在所有的“臨時工”頂包事件中,責任方都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臨時工也是與責任單位形成雇用關係的工作人員,只要出了問題,單位就有責任為此負責,那種動不動就跳出來強調責任人是臨時工的領導除了暴露了自己因為管理混亂造成不好影響的內心慌亂和怯懦,也表現出了面對錯誤死不承認的強硬和頑固,目的不外乎為了面子和單位的“榮譽”,但越是這樣死硬著不認錯,恐怕越加重公眾對其部門形象的厭惡,得不償失,何苦來哉?

    杭州火車站黨群辦公室副主任吳蔚對外界的回應可以認為是車站方面對本次事情的態度,面對措辭強硬的“杭州火車站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表態,筆者感覺這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對媒體的警告和刺猬式的防衛,但在新華網記者親身經歷體驗的採訪面前,這樣的強硬表態其實恰恰暴露了一些部門的“色厲內荏”,當然,這個詞或許真的是用詞不當,但筆者實在找不出更合適的詞來形容一些壟斷部門在應對形象危機時的做派——要麼是死硬到底,要麼是悶聲不響,要麼是拉出個臨時工來頂包,哪怕是這個藉口已經俗不可耐。

    憑著最基本的常識來判斷:一個無票乘客能順利登車,需要過的關卡不是一個保安和一個無業人員“吳大姐”能辦到的,即使他們能有通天的本事,也只能帶進去一兩個乘客,如果連續帶乘客進去,如果沒有車站內工作人員的配合,這樣的行為能夠得逞嗎,這是不可想像的,據此,吳蔚副主任所謂的“沒有證據隨便報道”的結論恐怕下的有點太早了,而且媒體根據記者的親身經歷采寫的稿件恐怕也沒必要經過火車站方面領導的審核再發表,這只是新聞媒體履行監督義務的常規動作,而非針對車站某個個人的行為,因此不存在什麼編造和子虛烏有。

    在全媒體關注社會熱點的時代,再牛氣的部門一旦出了管理上的紕漏或者內部醜聞,也得接受公眾的質詢和媒體的密集報道議論,這是一個社會媒體監督的職責使然,動輒以保留追究法律責任權利來回應質疑,不是明智選擇。(王麗)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