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養醫”合理訴求何以引反感

時間:2012-01-16 15:27   來源:濟南日報

  “醫生工資應該比市內平均工資高5-10倍,工資高且來源合法,這樣醫生才能有尊嚴地活著,醫改才能成功。”在近日的廣東政協分組討論會上,該省政協委員、省婦幼保健院副院長王頎談及醫生工資的話題讓現場議論炸開了鍋。這個話題是在談及“縣級醫院醫務人員工資低到只有兩三千元”時引起。現場委員對此説法不一,但都認同應該參照當地公務員待遇,於是則有了王頎那番引起爭論的言論。(綜合近日媒體報道)

  政協委員的這番言論,自然會引起醫生們的強烈共鳴,不過,在醫患衝突的背景下,也自然引起了患者和公眾的不滿和批評。不滿之處主要有三點:其一,“比平均工資高5-10倍”——普遍的質疑是,醫生有何德何能,要高5-10倍?其二,“工資高才能有尊嚴地活著”——社會中那些收入比醫生低很多的群體情何以堪,他們就沒有尊嚴了嗎?尊嚴一定要與收入掛鉤嗎?其三,“醫改才能成功”,這像是一種綁架和要挾,仿佛不提高醫生收入,不讓醫生收入比平均收入高10倍,醫改就別想成功了。

  其實,如果超越醫患對立來看這番言論,還是可以理解的。其一,5-10倍也許只是虛指,其實這位委員想強調醫生的收入應該高一些;其二,她並不是説“收入高才有尊嚴感”,而是説“工資高且來源合法才能讓醫生有尊嚴地活著”——關鍵是“來源合法”,很多醫生靠偷偷摸摸地從醫藥代表那裏拿回扣和從患者那裏拿紅包而獲得高收入,那是很沒尊嚴的;其三,説“醫改才能成功”並不是一種綁架,而是想強調提高醫生收入的重要性。

  公眾如果理性地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應該支援這位政協委員的觀點的。首先,成為醫生的成本比一般職業高很多——不説其他投入,僅在醫學院讀書,就要比其他專業的多學一年才能拿到學位證、畢業證;然後,醫生從事的救死扶傷,關係到每個人的生死,關係到公眾的健康,這種職業技術含量高,風險也高,理當享受到高回報;最後,有了高收入的醫生,患者才會得到好的、專業的服務,很難想像低收入能把最優秀的人才吸引到醫生行業來;也很難想像,一個收入很低的醫生會在日常診療中給患者提供高質的服務。

  總而言之,醫生職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決定了他們應該獲得高收入。醫生收入高,醫生和患者是共贏;反之,醫生和患者是雙輸——這種兩敗俱傷的局面,正是當下中國醫患衝突的現實。

  從當下中國的醫療投入和患者所支付的醫療成本來看,應該是能夠支撐醫生高收入的。可在當下醫療分配體制下,醫生在利益鏈上處於一種很弱勢的位置,“看病貴”和“藥價高”的錢並沒有用來養醫療鏈條上最核心的醫生,而是養肥了一批賣藥的。於是醫患衝突爆發,醫生抱怨收入低還承擔高風險,患者抱怨收費高還得不到好的服務,而那些賣藥的在旁邊一邊數著錢一邊偷著樂。

  這是中國醫療體制最大的問題。醫生和患者不應該是對立的,共同譴責的指向應是那個分配不公的醫療體制。“高薪養醫”是正當的,但拿不到高薪,問題不在患者付出的費用不夠高,而在於錢都被不公的分配體制劫持,這是醫改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